本週問題(2021/10/12)

 

 

【每週問題﹕颱風棚架意外背後】

上周五天文台在風雨交加、狂風暴雨之際只掛起「三號風球」令人怨氣載道。颱風更令跑馬道一個巨型棚架倒塌。到底香港勞工情況、法律有甚麼需要改善,我們留意這類型新聞時可以思考甚麼角度?

一. 你們認為今次意外的責任誰屬?

▊劉均益:當然是承建商。

首先棚架不應該冧,這是問題的根本。

第二,在我的理解下,香港的僱傭條例沒有天氣相關的法例規定。只有相關指引沒有約束力,基本上都是僱主自行判斷,酌情決定,體恤員工。所以理論上天文台就算掛200號風球僱主都可以不理,反過來說一號波都唔掛僱主亦可以不用你上班。既然政府給予了老細這麼大的權力剝削員工,有事當然是你負責。

▊嶸仔:如果本身那棚架的穩固程度合乎安全標準的話,那麼要負上責任的,就是讓她在惡劣天氣、不安全環境下開工的人、組織和制度。

▊何正男:最直接和最大的責任必然是承建商。一般而言,在如此狂風大雨情況下僱主要求員工戶外工作就罔顧員工安全。

亦有很多人指出天文台在星期五不改掛紅雨、黑雨令悲劇發生。這個問題有點複雜,因為按現時暴雨警告設計,要改掛紅雨條件是廣泛地區雨量達50毫米。而當天早上情況卻是下了一整夜的雨,出現廣泛水浸,大家不能出門;惟雨量未達50毫米。也許天文台需要更新天氣指引,以及勞法上更新惡劣天氣下工作安排。

二. 有甚麼在暴雨上班的經驗?

▊劉均益:沒試過要戶外工作,但試過黑雨還要在一間牛仔布廠捲布。那時返晚六朝六,但整個夜班沒有誰知道外面發生甚麼事,走的時候才驚覺雨大得像倒水。我只記得累得要命只想衝回家睡覺但又捨不得坐的士,只能用盡力氣衝去巴士站。回頭一看見到一條由身上溶下來的染料化成的藍路,覺得自己就像怪物。那時還覺得挺搞笑。

▊嶸仔:住在華南地區,每年都總有幾次吧。沒有特別深刻的。上星期五,最大雨的時候,我在冷氣房內進行我的教育工作。舒適、安全的工作環境,體現了我的階級位置,也提醒我要盡量對生活經驗不一樣的人要有同理心。

▊何正男:如果是和暴雨和颱風有兩次。我曾經在機場做過飛機清潔員。試過一次黃雨期間有一袋垃圾遺留在跑道,結果我要冒雨跑到跑道上撿起垃圾。另一次則是任職議員助理時要到邨裡視察颱風後情況。

但對我而言最難受的時間通常在通勤時,尤其在大雨要和一大群人乘地鐵。

三. 自由發揮

▊劉均益:我不明白怎麼大家覺得應該要靠天文台來保護大家,可見我們完全沒有集體組織起工會保護自己的想像了。

我記得曾經看過英國80年代礦工的記述,他們指上頭在很多事情上都不敢指手劃腳,因為如果他們夠膽做甚麼,整個礦的礦工就會立刻拋下手中的工具停工;亦沒有人會來當替工,因為所有礦工都在工會,不會倒自己人米。所以大小事情上頭都一定要和礦工協商。

類似的說法,亦見於很多工會強大的地方。一個美國工廠工人就表示,從前如資方夠膽因為某工人沒有戴護目鏡而懲處他,那所有工人都會將自己的護目鏡拋掉停工,直至資方收回成命。

重點就在於「不敢」二字。在香港,我們多少見過老細「不敢」甚麼﹖

關於職場環境的問題,大的東西可以靠立法,但工作細節很多時都難以一刀切。例如工地,甚麼時候可以開工,甚麼時候不可以,不可能單靠天文台的警告,說到底還是工友自己最清楚。但老細永遠總希望你開工盡快完事,工友們覺得怎樣不是他在意的事。所以問題的根本不在於個別規條,而在於從整勞資雙方的不平衡關係,要讓老細諸多顧忌。這就只能靠工人們團結組織起來,隨時可以罷工威脅僱主。

如果有聯合了所有建造業工人的工會,那麼只要工人覺得有危險,工地根本不會開工,僱主判頭根本不敢要求甚麼,也不敢炒人。而這可以延伸到其他各行各業,以至所有職場上的大少問題。

為甚麼左翼在乎工會﹖因為他就是真正給予工人安全和尊嚴。這我們都耳熟能祥。但為甚麼他能給予我們尊嚴﹖因為他有力量。在現在的政治形勢,大家都或多或少能理解到這一點吧。

▊嶸仔:不如零散的說三點吧……

一:二、三十年前,有一次日間掛了八號風球。後來風暴轉向遠離香港,當然就變回三號風球了。有一個洋人(好像是商會主席)聲言,日本那邊早就料到風暴轉向,天文台的決定,使香港經濟損失了XX元。一天後,有大學生/大專生示威說:「XX元可買人命嗎?」

二:二十多年前,我在三號風球下在旺角場看了一場南華對好易通的賽事。那天的旺角,風比平日大,但雨勢極微。如期比賽不似對球員、工作人員和觀眾有危險。說這件事,是因為我覺得有時我們太依賴天文台。香港雖小,但各區的天氣是有不同的。天文台決定發出怎樣的暴雨或者熱帶氣旋警告,主要是以客觀的雨量和風勢指標。但一個地點是否安全,不是純然以雨量和風速決定的。而且,雖然我對預測天氣的知識、技術近乎一無所知,但天文台的人和儀器總不會萬能。黑雨、八號風球理所當然是重要的參考指標。但在場的人,應該要有良好的機制去為是否適宜工作、活動作更理想的判斷。誰說強烈季候風帶來的破壞,一定不如八號風球?

三:據說龍應台說過:檢驗一座城市或一個國家是不是夠現代化,一場大雨足矣。近月在畫面上見過鄭州和西歐暴雨成災。然後香港的網上廣傳著水浸的影像。拜託,不要再拿龍應台那句話來嘲笑那些你不喜歡的地方了。我不是反現代化的。但真的,別高估現代化的能力,也別低估現代化帶給人類的危險。

▊何正男:首先高興的是那些「香港人奴性」的說法終於不再出現。還記得早年颱風「山竹」襲港後,一眾網上輿論對著大圍港鐵站排隊上班的香港人恥笑,說「返工」是香港人的民族性。但不用複雜階級分析,稍為有些工作閱歷的朋友都會明白,香港人上班文化更多是無奈和工人力量不足的結果,像我爸看到新聞後一句評論﹕「唔通老細叫到你上你唔上咩。」(這點劉均益的解釋比我更清楚)。把問題歸咎到「民族性」是很方便的做法,只不過令我們看不到更深遠問題。

其二是我看到針對天文台的討論,毫無疑問天文台在發出信號預警時有失當令市民誤會,但更大問題應該是警告信號的標準過於單一,令廣泛地區出現水浸、山泥傾瀉下未有合適警報指引企業。不過其實最重要責任還是在企業上。好比有不少飲食、零售公司要求員工在八號風球下繼續上班,我以前任職的清潔公司曾經在十號風球前安排專車接載,令住在東涌的員工不能以交通為由拒絕上班。

其三是轉自清潔工待遇關注組在颱風期間的一些小建議。颱風期間或之後清潔工友忙於清理街道上樹枝,如果可以儘量把垃圾帶回家。也儘量不要把壞掉的雨傘放到垃圾桶,令工友難以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