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是瘟神 | 嶸

將病人或可疑病人隔離,似乎是面對嚴重傳染病時不得不使用的方法。而世界上大概沒有多少人想被隔離,因此隔離的可能性反過來有可能會導致病人不求醫或者逃走。我們可以斥這些人是自私的,但或者他們其實不是要去「連累」他人,而只不過是不想在沒犯事的情況下失去自由。

被隔離的人不但要失去自由,更很可能要面對其他人的偏見。當大家對咳嗽流鼻水的人敬而遠之,不想隔離場所與自己的住處太近……這些反應不難理解,但也為可能要被隔離的人增加更大的負面標籤。而這標籤,對當事人的健康以至公眾健康來說,都不是好事。要令到病人盡量坦白、應被隔離的人能被隔離,除了增加公務人員的權力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配合呢?

第一:會否是文化上的轉變?沒有人想染病,但有病徵的人也不應被視為瘟神。出於公眾健康的考慮,他們要被隔離。客觀上的排擠無可避免,但整個說法可能扭轉成為「幫忙」、「鼓勵」他們,而不是「害怕」他們傳染其他人嗎?

第二:是隔離營的安排。我不清楚現時香港的隔離營的具體運作如何。但或者古巴的經驗有些少參考價值。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古巴曾經實行過針對愛滋病帶箘者的強制性隔離措施。這些隔離營有空調、入住者有穩定和充足的糧食供應。簡單來說,論物質生活條件,隔離營比一般的古巴民居更佳。而且,入住者有機會在隔離營內從事原有的工作,而失去工作的人會獲政府發放原有的薪金水平的津貼。

古巴當年的隔離措施當然極有爭議。愛滋病毒也與冠狀病毒的傳播方法截然不同。但或許,設法令被隔離的人保持身心健康、令他們不用為自己和家人的生計擔心,也是有助對抗疫症需要的思考方向?

——

#夜貓 #武漢肺炎 #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