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何以堪 | Cham

從小開始,我就隱約覺得人類有很多壞習慣。太過在乎自己外表,不斷需要別人的關注,說太多的話也是其一。社交媒體將這些劣根性無限放大。有點年月在心的我,見證著這樣的崩壞。

有時這些大概無傷大雅。多些自拍和食物照、浮淺的感嘆、刻意讓人猜度一句式的暗語——或許這些不是人類最光輝的展示,但也不會毀滅世界。我自問年少時也會偶爾為之。

但某些時候,社交媒體所帶出的卻是污穢而且野蠻。不知何故,在匿名和屏幕的保護下,有些人就像拿了牌照一樣,集體不斷述說令人作嘔的話語;然後互相認可、祝賀,就像一大群蜈蚣一起蠕動雜交,像千百個魔戒中的咕嚕一起雙眼發光拿著戒指瘋狂叫著’My precious’;在沒有任何外部壓力下,用盡所有力氣展示人性最醜惡的一面。

***

我所指的,是一大堆因為桑伯格(Greta Thunburg)——而不是「香港人」——拿了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而感到不滿,然後在網上攻擊、嘲弄這位少女的人們。

就讓我慢慢將其中的醜惡逐一闡述。桑伯格那到這個「榮譽」,是因為她的努力,其所推舉的氣候罷課,喚醒了不同國家的無數人——尤其是年青人對氣候危機的關注,而且將之付諸行動,令到更多的人被迫留意這個嚴重的問題,不同國家的政治領導層就算是做樣也要多作回應,綠色的激進政治也更有市場。誠然,這不是她一個人的努力——背後有無數的行動者及其組織、氣候科學家、政黨在努力著;她的立場,甚或氣候罷課的行動也不是沒有值得討論的地方。但她畢竟是一面旗幟、一個重要的符號。事實上,要一個有亞氏保加症的16歲少女承起這樣的責任——以及隨之而來的攻擊和沉重——實在是情何以堪。那麼,到底要有多自我中心,才可以覺得自己地方的抗爭比氣候危機更重要,更比這位少女更值得拿這頭銜﹖

這裡還有著對氣候危機迫切和規模的無知。說到底,香港就是700萬人的城市,我們在運動中也的確承受了很多。這些當然不應該輕輕帶過,但氣候危機是另一個次元的恐怖。直接影響的可不是一個在地圖上的一點,而是整個世界;論影響,印度近年因全球暖化而越來越嚴重的熱浪每年也導致過三位數字的死亡,最嚴重的2015年死亡人數更達2200;敘利亞的內戰死亡人數至今超過370,000,其中一個重要背景就是其數百年一次的旱災,大量農作物和牲畜的死亡令矛盾加劇,而這說到底也和全球暖化有極大關係;喜馬拉亞山脈正不斷冰川融化,如果一切不變,2/3的冰川將會在2100沒了,供水將會嚴重受影響,也就是附近地區近2億人基本生活,其所帶來的動盪將會是敘利亞的百倍。

這還只是氣候危機的冰山一角。

就算只談近期抗爭,香港也沒有甚麼特別厲害。說死亡人數,伊拉克至今就死了485人;說恐怖,智利有著軍政府傳統的警察被指控專射示威者雙眼,至今已有26人的一隻眼完全失明,超過140人眼部受傷。

說這些是要做點小科普不是為了比較,而是想讓大家有個基本的視野。其實,最合理的本應就是拒絕比較。整個世界不同角落都在抗爭著,苦難到處也是,甚或比我城更加嚴重。那麼,不用刻意抬高自己,也不要貶抑別人。多點認識,多點同情憐憫和團結才是正理。誰勝又有甚麼所謂﹖我以為這是很基本的human decency。就算內心做不到,藏著就算。現在這種必須要別人凝視自己,承認自己的是世界中心,嘈嘈吵吵,就是典型的衝出來柒。

另外,也應該正視,如果真要算,桑伯格比我們100倍值得拿這個破頭銜。氣候危機,是文明級的問題。

***

當然,這種對桑伯格的攻擊不是此刻才出現。不少右翼對氣候危機向來嗤之以鼻,各種memes也早在網上流傳,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桑伯格在火車上吃麵包時扔掉包皮,甚麼極度浪費沒有資格因為環保說三道四云云。這些meme也有在香港圈子流傳,所以今次的攻擊大概只是一個續篇。

字數所限,我也就不多說這是如何無知的批評。要解決氣候危機需要的是宏觀制度式的轉變——這正是桑伯格及氣候罷課所努力推舉的——而不是一個半個人是否吃麵包皮。要嚴正對抗氣候危機,我們必須盡快剿滅這種極致的無知。但話說回來,這種找出別人一些小錯誤,就覺得可以全盤否定他的原則和事業,完全漠視自己根本沒有做過甚麼,還要為此沾沾自喜,共同享受這嘲笑的過程——我希望這不就是他們所說的「香港人的驕傲」。

而這一切為了甚麼﹖就是因為一本二流雜誌編輯們沒有認可﹖在美國,任何稍有見識的人,也不會推介你看《時代》。右翼的就看《經濟學人》,中間偏左一點就看《國家》,左翼的當然是《雅各賓》。時代雜誌看似著名,但其實也不過流通量高的普通雜誌,就是香港的《東周刊》(其實更像從前的壹週刊)。看看他們以往選的人吧,2017是silence breakers(#metoo 運動)還是可以(雖然是有點懶的選擇)、2018是⋯⋯Guardians(指被傷害殺害的記者,記者是真相的守護者)⋯⋯先不說這選擇是否最合適,這是甚麼奇怪的起題﹖真要說有真相的「守護者」是維基解密吧﹖為何又從來不提﹖其背後所展示的,不過是既沒有深度又四平八穩的自由主義式美國中心世界觀。老實說,我真心的好奇,到底是甚麼樣的人才要如此介意和在乎這種低等的認同﹖

容我重溫——就怕大家記不得。到底是甚麼樣的人性被展現呢﹖無知、自我中心、得不到認同就要發脾氣、嘲笑別人的努力與苦困、刻意忽略自己的冷漠,然後一起在網上花枝招展賣弄互相慶賀。

Just worst girlfriend ever.

***
我很少這樣行文。一向堅持難聽的也要直說,但也認為應盡量同情地理解去慢慢述說。絕大部份的時間,書寫是責任,那不是為了抒發或爽快,而是為了引出共鳴和說服。

如果整件事只不過是大家惋惜一下沒有勝出,我也只會一笑置之。畢竟It’s all too human,誰又不想有點認可﹖

問題是有些反應完全過了火位。這一小撮的人沒有被說服的資格。在政治論述的傳統裡,有一種叫polemics。就是用最尖酸、最具侵略性的理據去攻擊對方,支持自己的立場。這些話不是給他們看,而是給你們看,讓大家理解某些過火的立場就是需要受到最狠的攻擊,讓大家理解到認可桑伯格的功業相當重要。氣候危機的問題比他們的感受和自尊來得重要太多。不過他們未必明白吧。

而且,你同情得了他們,又有誰來同情桑伯格,和少數仍會在香港參與氣候罷課的中學生們﹖

不要和我說這是為了運動的士氣。這種一碰就碎的驕傲和橫蠻是沒有用處的。更不用說如果這通天了簡直是國際醜聞。不如一賭﹖我隨手就可寫一篇「Hong Kong protesters enraged that they weren’t chosen person/people of the year. As the first-line defender against China we deserve the honour. Greta Thunberg is just a fraud and doesn’t deserve it. 」美國有一大堆右翼支持climate denial的媒體,一定出到。到時且看「國際反應」如何。

P.S. 有緣再回應「借機攻擊中國碳排放」的說法

——Cham

#夜貓 #Greta #時代雜誌 #氣候 #Globalclimate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