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3.0:向誰負責?由誰決定?

作者:Lewis Bassett
翻譯:YKH
校譯:大王
原文鏈結:https://www.versobooks.com/blogs/4266-facebook-3-0
編按:
這是一篇關於臉書最新方向的短評。朱克伯格在三月初時撰文,指出臉書未來的新方向會在私隱方面著墨。是文作者嘗試將這個決定置放於 1)臉書的歷史發展 2)近年臉書面對的種種政治問題 之下理解。作者認為Facebook這個轉向,其實原自於它決定迴避種種社交媒體帶來的社會問題。作者更進進而叩問,一間公司是否有資格為這個全球性的公共領域決定規則與方向。

上星期,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宣佈對其全球帝國進行一系列改革,這是否意味網絡巨獸(internet behemoth)的發展即將進入新階段?Lewis Bassett在這篇文章檢視Facebook的發展,並主張更民主地管制數據使用。

朱克伯格是個充滿使命感的人,只是其使命不斷改變。2013年時,這個一臉稚氣的29歲年輕人還在考量[1],連通全球﹙Global Connectivity﹚是否需要劃入人權的一部份。「互聯網不僅讓我們聯繫朋友、家庭和社群,更是全球知識經濟的經礎。」當時他的語氣帶烏托邦色彩,語言洋溢著理想主義。那時朱克伯格認為,只要全人類都能負擔互聯網,就能夠通往美好的願景。

五年後,朱克伯格依舊充滿活力,但他的公司已展現陳腐的跡象。Facebook的股價無止境攀升,同時活躍用戶達致每日15億人,且數量還在持續上升。但有證據顯示用戶花在Facebook的時間正在減少,導致去年初的一些改革[2],當中尤其影響到「被動內容」的傳播。另一方面,新的調查數據亦引起長遠對Facebook的擔憂[3],年青人正逐步選擇使用Instagram(也是朱克伯格持有的壟斷體的一部份),棄用舊式網站。朱克伯格王國的商業操作,更受一系列的私隱醜聞、干預選舉[4]的指控[5]纏身。

在上週發表的聲明中[6],朱克伯格似乎已不再囿限於「Facebook 2.0」的使命了──他稱,這項目標在2006年其公司引入「newsfeed」功能時已告完成。哪人類連通全球的願景呢?朱克伯格亦早已經跨越它了:「過去十五年,Facebook和Instagram幫助了人們聯繫朋友、社群、各種興趣,大家都像身處在城市廣場內暢所交流。但如今,人們越來越想要如置身客廳般更私人的空間。」

哪「Facebook 3.0」訂下了什麼目標?一如其他關於Facebook的問題,答案是: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公共領域設立了什麼長遠計劃;也許Facebook根本不存在什麼「長遠計劃」,但連這我們也無從知道。既然無法得到其他形式的資訊,評論員就只能按照公司的運作邏輯和其他周邊線索猜測。就像我自己在其他地方提出過的見解,立論一部份是建基於市場的趨勢,另一部份則是以美國為中心的政經分析[7]。

具體而言,朱克伯格正提倡將旗下的通訊程式:Facebook messenger, Instagram direct messages及Whatsapp整合。以往Facebook要對newsfeed作出變更,往往以良善的宣言包裝一下,例如「促進有意義連接」、「關心使用者精神健康」等。而這次朱克伯格要整合並壟斷通訊程式,則打著「保護私隱」的旗號。當中最標誌性的變更,是會加密在其平台內傳送的訊息,連Facebook公司也無法破密截取訊息內容。

「保護私隱」的新旗幟標誌著Facebook的全面改變,主軸不再是全球連接,而是更孤立、更個人的網絡。正如朱克伯格說道:「人們渴望私下互動,意味我們有機會建立一個優先著重私隱的簡單平台……這就是我渴望能幫助大家實現的未來。」

事實上,私隱權和假新聞問題一直是朱克伯格主要的困擾。終於,連這個媒體大享也開始擔憂,到底連接全球的願景是否值得追求。朱克伯格提出的這些改革,是在法庭罰款、調查、和越來越多反壟斷的聲音下逼迫出來的。[8]。Facebook希望透過自我規管迴避社會上的各種壓力。然而,這正正是其問題的核心所在。

由於對用戶私隱的需求增加(儘管公眾對私隱權的理解還是很狹窄[9]),朱克伯格正面對一個兩難。他寫道:「當上十億計的人使用連接服務時,有些人會濫用它來做非常可怕的事,例如剝削兒童、恐怖主義、敲詐勒索。」因此,始終還是要判斷孰輕孰重:他應該致力建立一個私人,但難受監督的網絡;抑或一個較不私人,可被窺探的網絡?朱克伯格認為前者對他而言似乎是正確的。但擁有公司60%的股份,就代表他可以為這固龐大的社交平台作出全盤決定嗎?

朱克伯格寫道:「在這些問題上所採取的立場,將塑造未來的互聯網生態,以及我們這個社會想要持守什麼價值。」--但問題是,這裡的「我們」到底是指誰呢?

更進一步,Facebook到底正在建立怎樣的互聯網?Instagram流行的部份原因,在於它比其他現存的平台選擇較少毒性(編註:用戶認為較難用以傳播偏見、仇恨、假消息,挑起爭論)。但它也是較遠離政治的,其內容主要是圍繞消費者品味及生活方式。正如我以前建議過[10],或許我們要尋求建立一個有層級的互聯網,給予那些可信賴的人討論政治內容的平台,並將一個易上癮、基於消費習性的環境留給其餘的人?或者,如同西方國家的當代政治一樣,這裡就是Facebook全球化野心的終點?Facebook 3.0會否是互聯網保護主義時代的開端?

但我們暫且先撇除Facebook是一個商業媒體壟斷體,在互聯網理想主義者和矽谷自由放任主義者的烏托邦式語言中,的確有些東西是值得保存的。互聯網連接性是一個值得為之奮鬥的遠景。在這場論辯中,公眾應被給予機會,回答一條跟民主政治一樣古老的哲學問題:誰可以控制資訊存取?如何做?當Facebook正從公共領域演變成客廳,我們該是時侯開始找出解答。

[1]https://scontent-lht6-1.xx.fbcdn.net/v/t39.2365-6/12057105_1001874746531417_622371037_n.pdf?_nc_cat=103&_nc_ht=scontent-lht6-1.xx&oh=8856ed829b7c569dbb8d2a46cabe3172&oe=5CDE6027

[2]https://www.versobooks.com/blogs/3595-time-well-spent-what-s-behind-changes-to-facebook-s-newsfeed

[3]https://www.theverge.com/2019/3/6/18253274/facebook-users-decline-15-million-people-united-states-privacy-scandals?utm_campaign=The%20Interface&utm_medium=email&utm_source=Revue%20newsletter

[4]https://www.amazon.co.uk/Killing-Hope-Military-Interventions-since/dp/1783601779

[5]https://www.thenation.com/article/russiagate-elections-interference/

[6]https://www.facebook.com/notes/mark-zuckerberg/a-privacy-focused-vision-for-social-networking/10156700570096634/?utm_campaign=The%20Interface&utm_medium=email&utm_source=Revue%20newsletter

[7]https://www.versobooks.com/blogs/4087-hegemony-2-0

[8]https://www.theverge.com/2019/3/7/18254717/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regulation-antitrust-mark-zuckerberg-klobuchar-hawley-blumenthal

[9]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2175406

[10]https://www.jacobinmag.com/2018/08/facebook-social-media-capitalism-regulation-adverti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