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我地要翻譯各種長文﹖——關於翻譯頻道的小檢討

夜貓每一個Item,背後都有各種思考。我們的野望不少,但由人心到經驗時間也不足。真的是一個銅板恨不得掰兩瓣兒花,還要想想怎麼花,花在哪裡。看似最直接沉悶的翻譯頻道,當中也有很多思量。

翻譯左翼文字,大概是最久遠又廣為人知的左翼普及工作。最初的當然是書籍,可能近數十年就會有文章;絕大部份的都是經典。但在所謂的網絡臉書的年代,這偉大的傳統也面對很大的挑戰。自社交媒體盛行,知識傳播的頻率爆炸性地提高;與此同時廣大人民的閱讀耐性也是插水性的下跌。我不知道可以怎樣處理這個文明層面的問題,但就左翼普及而言,翻譯的頻率也必須按比例的提高,而選擇的內容也要有所變化。

翻譯就是因為寫唔切文

我們的想法是這樣的。第一,香港的左翼水平比較落後,能夠寫精闢左翼分析文章的人不多,能夠涵蓋的範疇也少。而翻譯外國網站、雜誌的左翼對當下分析文章一定程度地可以補足這個問題(相對於只翻譯經典),也可讓大眾從對當下的分析(而不是從基本或較艱深的理論)之中理解到左翼的思路。第二,夜貓多著眼於分析,所以我們不作報導,只翻譯分析文章。而事實上外文報導的翻譯也不少,不差我們。第三,香港的左翼圈子小,經常就是塘水滾塘魚,但翻譯的工作性質有點不同,我們能夠從不同的夾縫罅隙中找到能翻譯的人。第四,翻譯的行文始終難看,所以我們選文章要嚴苛,除此以外還要以短案之類的方式來勾起讀者的興趣。

而這就是我們嘗試做的事。在選取文章上,我們力求找到些有意思,在光譜上相對左傾的各種分析。例如關於公共交通全面免費對社群/階級凝聚的重要性,或是關於平台資本主義的整體理解,都是香港少見但重要的左翼討論。不翻譯的話其實根本沒有人有能力或暇餘寫這些文章。

人手的問題也如一開始的想像,我們找到不少在職卻仍希望做點甚麼的朋友。其實有不少人均希望自己可以做到點甚麼,但無論性格或時間都令他們參與不了實際的組織或是政黨工作。而我們就是嘗試將這些人捲回來。

為讀者找到好文章

而facebook的文案,那些像openrice一樣為文章打星星(資訊、有趣、易看),以及嘗試列出一些帶著判斷的highlight,都是我們嘗試的小技倆。這也不是懶得意,或純粹「吸引讀者」,而是嘗試為讀者作篩選。讓讀者對文章有基本判斷,知道是好的文章。

我們的觀察是長的文章不是沒人想看,但如果是長文的話,那就一定要寫得夠好又要有見地。現在不是沒有關於左翼的文章,而是有太多令我們無從分辨好壞。我們做的就是希望為讀者作點過濾。我們自己揀選文章的過程中,最常聽到的就是:「嗯,這不錯,但不夠好。」所以現在選取翻譯了的文章,都是我們認真覺得相當不錯,在長度、分析深度、等等都覺得對得住讀者的耐性和時間(我會稱這個為耐性的考驗)。希望讀者能夠慢慢感受到這些用心。

執行的各種困難

但實際執行起來又是另一回事了。首先就是選文章真的不易。得益於英美兩地左翼的冒起,左翼網站、雜誌的文章與影片數量均大大提高。但質素好到能過「耐性的考驗」本就不多,它們的對像終究是當地的民眾,能夠可以抽離context又讓香港的我們好好把捉的並不多。事實上就有一個很矛盾的現象,越好的文章、越能抽離context的往往都很長(4000+英文),而譯完的中文字數大概就是x2。我自己個人並不認香港讀者就真的沒有心機看這樣的長度,但這個數字實在太先聲奪人了。例如早前我就看過一篇談一個美國左翼臥底三個月進入當地的alt-right圈子,其中對於其支持者的性格、組織方式、以及其中的互動都非常寶貴,但字數卻是6000+了,最後只好忍痛放棄。

在人手方面,也有些難處。誠然,翻譯是吸引了一些所謂游離的朋友,也讓他們可以以他們的方式投入。然而,這始終只是義務工作,但翻譯不容易之餘卻是需要相當的紀律,而其成果又注定不會有太多的讚賞分享,所以士氣總是比較低落,能夠長期投入工作的人也少,這令我們一直未能提升出文的頻率,但我們還是在人數不多的情況,前後期工作又繁複的情況下做到兩星期一篇,在我心目中算是勉強合格。

翻譯本身也可以稍談。我們有一個和專門翻譯不同的原則——我們並不是以作者原意為最高指導,而是以可讀性本身來作標杆。英文的語法句式和中文有質性的分野,一個clause接一個clause。中文是不這樣寫的。如果不硬生拆開而選擇直譯的話,就會難看得要命。對於耐性已經頗低的網絡讀者,他們一定會看不下去。所以我們也就有這樣的原則。

然而即使如此,文章還是不太耐看。但這形式本質的問題,大概只能找更好的文章以勾起讀者的堅持與耐性了。

小結——來討論吧!

老實說,現階段也不只可以作一個甚麼評價。說到底,翻譯工作的成果難以普通like或share判斷,也不是可以單單以兩三個月來評準。就選文而言,我們還是難以把捉到底甚麼文章是讀者覺得有意思的。從click rate來看,關於全球暖化的嚴重程度一篇最受歡迎。此外,關於一戰結束100週年,重新帶出一戰的終結,是因為德國工人階級受夠戰爭的壓迫繼而反抗的文章也頗多支持。但我也make sense 不了為甚麼談拉丁美洲左翼十餘年興衰的政治經濟變化一文,或是關於全面公共交通免費的就少些人在意。我們也收到意見說文章太難而難以進入,但也有說文章不夠理論或是不夠深所以沒意思。我們是刻意做得難一點——如果大家會花耐性看數千字的文章也大概想拿到多些,但當然也不能太過。我們之後會出一份詳細的問卷收集不同意見,希望這可以減低我們跌碰試驗的時間。

就未來而言,夜貓將會嘗試建立自己的討論區,重建一些討論的氣氛。這也不是很cliche的說,而是希望可以將各個對左翼有興趣的朋友,在一個比較認真,close的網上平台作討論。那樣大家應該就更容易燃起對翻譯文章的內容,也能從討論中更易把捉文章的內容吧?雖然士氣低落,但參與翻譯的朋友還是打從心底認為那些文章是真的有意思,要不然就不會花工餘的時間重覆又重覆的進行翻譯。夜貓的要旨終究是希望可以提倡左翼的討論,提高我們的整體分析水平。希望大家可以給予多些支持,或更重要的——給予多些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