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問題(2018/10/29)

港珠澳大橋,是以20名工人的死亡換來的。工業傷亡權益會在fb上post出相簿,記錄了十一名死者的資料。在寫這則Q&A之前,不少朋友轉載這相簿,但我一直不敢好好把這相簿看一遍。事實上,凡是任何工殤的新聞,我都不忍仔細觀看。

 

我父親是一名地盤工人。由小到大,他無數次帶著地盤工作的傷痛回家。有次他腳底踩釘,穿透了安全鞋的鋼板,釘出一個血洞。有次他頭上有條鐵通墜下,傷了他的右肩。但直至我開始有意識思考工人問題,才冒起這樣的恐懼︰會不會有一天他不能再回來了?他的名字會不會被遺忘在報紙的一個小角?他會不會也融化在「工業意外率」的一個小數位內?從此,任何工殤的消息,我都想逃避。但當你有這樣的意識,就無法不接受現實多番的提醒。

 

死亡,是對人類最直接的剝奪。工殤(包括那些不顯示在傷亡率上的慢性殺人,如過勞),或者毀滅性僅次於戰爭吧。怎麼可能我們不覺得工殤是極嚴重的問題?總有些故作理性的人反問,難道整個社會不能做任何基建工程嗎?但即使不能完全取消危險的工作,也根本還有極大避免傷亡的空間。儘管,要將這件事做到極致,就不能不危及企業的利潤。於是我們便要問︰有沒有一套不以利潤為指標的經濟決策方式,讓我們可衡量、否決任何不必要的工程?

 

說到底,我們還是要挑戰那最終的規則。這很困難。但為了少一點人被可避免的悲傷與恐懼所害,我們還是要繼續努力吧。直至某天,所有教科書和百科全書,都是以這個形式介紹那些「偉大工程」︰「港珠澳大橋,是以20名工人的死亡換來的……」

 

Tony

___

 

算上內地工友,超過20名工人在建橋期間喪生了,還有不計其數的受傷事件。這不是意外,而是受資本主義遊戲規則鼓勵而致的謀殺。

 

資本主義要求我們追逐利潤最大化,「理性」地計算成本和得益。於是,什麼東西值不值得犧牲,也可劃個價碼,再放上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的模型來衡量。最極端的狀況是,人命也有個價。上世紀最惡名昭彰的例子,當數是福特汽車公司的一個決定:由於油箱設計失當,其出產的汽車在遇到某類型意外時容易爆炸。公司衡量過,如果要回收所有汽車維修,約需1億3700萬美金;但當時每年「只」有約180人因此喪生,而應付法律訴訟及賠償的成本約為3600萬美金,於是福特決定不修復油箱問題。[1]

 

今天,或許沒多少人會明張目膽地做這種計算,但類近想法還是貫穿決策者的思維。跟足安全規例、完備安全設施要付上多大成本,工程進度落後又要付上多大成本,這是他們念茲在茲的事。於是,你強迫工人沒日沒夜地為你工作,剝奪其休息時間,又沒有完備的安全措施,「意外」就是這樣煉成的,事後還要多番隱瞞死傷,以免拖延工程進度。

 

家父是個堅實建制派支持者, 家父是個堅實建制派支持者,我跟他談起建橋導致工人死傷的事,他回應說要有繁榮發展,總會有些人被犧牲。我不願簡單斥之為冷血,冷血背後還是有其文化和制度根源的。你看,速食式的媒體報導讓眾多苦難變成冰冷的數字,資本主義的商品化傾向也已經切切實實地改變了我們感知世界和生命的方式。

 

事件曝光了,或許能為受害者或其家屬掙得一些賠償。但再多的賠償又能意味著什麼呢?我們都心知肚明,這筆帳不應該是這樣算的。

 

[1]可參看Mark Dowie, “Pinto Madness”, Mother Jones, September/October 1977.

 

YKH

___

 

老實說,對於反對基建的行動一向不太上心,主因有二。首先,現時最容易團結到大眾反對基建的說法往往是:「大白象工程」。所謂「大白象」,通常是那些「沒有用」的東西。但我們怎樣去判斷它是否有用呢?很多時就是看該項目能否回本,甚至是否有盈利。但政府提供服務,本身就不應該以能否回本為準則。資助教育、公共醫療都是蝕本「生意」。但除了大右派外,我們都不反對政府多花資源在教育醫療,因為這些服務牽涉到我們的基本權利和社會效益。如果簡單地用「大白象」來反對某項目,是否其實在鞏固右派的視野?

 

當然,這不代表我支持近年香港所搞的基建,因為它們主要是為促進資本流通、累積利潤而設。打通香港特區與珠江西岸的港珠澳大橋也不例外。但這又帶來我的第二個煩惱:到底對社會主義者來說,一個理想社會是怎樣的呢?如果左翼追求的是真正的自由解放,人類能擺脫自己出生地、居住地的制約,去探索更多可能性,不就是我們認同的願景嗎?四、五十年前,搭飛機去旅行是不得了的事。但對今天香港的大專生而言,搭飛機到台日韓泰已是閒事。很難說這不是社會進步的標記。那麼,我們對大型基建的態度,或者不一定是反對到底,而會不會是:怎樣令到基層和打工仔女都可以享受到它帶來的好處?

 

當然,到底旅遊自由的體現?還是只不過是資本主義下製造出來的「需要」?況且,大型基建和交通更頻繁,也與生態問題有關。但篇幅所限,暫且不談。又或者,只因我無力想得更清楚,所以只能寫到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