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貓六四系列(二):六四之後,市場經濟的黑暗面| 黃漢彤

六四這件事對日後的中國發展有甚麼影響呢?在我們一般認知中,一方面,八九後,中共得到歷史罪名,從此更加大力壓止反抗可能,另一方面,中國經濟起飛,成為世界經濟大國。而這兩件事彷彿是沒有關係的。

但上一段影片我們提到,八九民運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改革開放、即市場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令民運得到廣大的支持。而六四的影響,在於它阻嚇人民,令人不敢對不民主的經濟轉型表達異議,剷平了通往市場奴役的道路。八九之後,市場化加速,各種市場經濟帶來的社會問題亦一一浮現。

看官方數字,改革開放前中國的堅尼系數,低到只有0.2左右,但近十幾年則高達0.47。根據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4,12年,頂端1%的家庭,坐擁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財產。我們看著中國由世界上經濟最平等的國家,變成一個不平等程度偏高的國家。

在這過程中,被犧牲的是農民。農民在改革開放之後,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承包制及鄉鎮企業的成功,加上去除了毛時代例如社會歧視等等問題,生活一度有所改善,所以八九民運的社會基礎基本上來自城市而非農村。但是,這些改革的成果維持不久,城鄉差距很快就重新擴大。

九十年代開始,大量農民外出跨省打工,現時數字長期超過一億人。這些「廉價勞動力」人工低,工時長,工作環境危險,例如九三年深圳港資玩具廠致麗大火,造成84死40傷。戶籍政策將農民工排除在城市福利之外,進一步壓低勞動力再生產的成本,造就世界工廠,但卻犧牲農民工的生活。大量農民工家庭因為仔女沒辦法在城市返學,只好分隔兩地,千萬留守兒童成長失去雙親陪伴。

農民之外,另一批犧牲者就是下崗工人。據統計,下崗工人總數高達四千萬。下崗說得太好聽,其實就是四千萬人的大規模失業。他們很多中老年人,在市場要麼找不到工作,要麼只能做最基層的散工。過去以單位為基礎的福利制度亦瓦解,失業工人只得到完全不足夠的微薄補償。社會學者李靜君發現,下崗工人的抗議沿用毛時代的階級修辭,這套修辭在以往的體制找不到實質標的,反而對於新生市場經濟,有受訪工人說︰我現在才明白甚麼是剝削!

另外我們還見到很多資本主義的常見問題。例如各方面的福利制度倒退。好像醫療,改革前曾經有好大成效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瓦解,赤腳醫生慢慢消失。改革後政府的公共支出下降,2016年中國的公共醫療開支只佔GDP 1.6%,只有世界平均的四份一左右,甚至低於很多發展中國家,造成窮人看病難的問題。另一個標誌性的問題是大城市的樓價,現時誇張程度可以說跟香港有得一拼。一份研究房地產機構的報告指出,上海和北京的房價收入比已經高過25,即是平均收入的個人要二十多年不吃不喝,才可以買到一間新屋,這個數字在深圳甚至去到接近40。

簡單來說,八九之後既中國,是一個愈來愈向資本主義靠攏的社會。我重提改革前一些社會成就,並不是要美化過往,亦不是全盤否定改革,而係幫肋我們去思考一個更好的發展可能。從整段歷史裡,我們可以得到甚麼教訓呢?首先,市場經濟不是好像某些經濟學者所說,是自生自發的,市場不單止是由政府塑造而成,更加是以政府的暴力為後盾。八九民運受到中共暴力鎮壓,而運動本身帶頭的學生及知識份子,又受到西方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影響,這些令人民對經濟轉型的真實不滿,沒辦法表現出來,改變社會,結果令中國沒有走上一條可能更加受民主監督、更加平等的轉型道路。

最後, 中國有好多社會問題,雖然有它的一些獨特性,但其實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普遍問題,同時亦是香港的問題──貧富懸殊、福利薄弱、樓價炒到無法承擔,這些通通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對我來說,我們與中國同情共感,並不是因為我們是否中國人,這些無聊的身份問題,而是因為我們有著資本主義底下的共同命運。我亦相信,未來如果要有出路,將要是聯同千萬個中國人民,一起去爭取真正平等及民主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