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看過的這些書……|Dragon Mui

過去一年看的書雖然不算多,但感覺良好,而且大多與中國有關。

其中主要看的是中文大學出版社「三十.三十書系」的其中四本,對文革年代的中國總算多了一點具體認識。在看似瘋狂的口號底下,無論是文化藝術、糧食政策、高等教育政策以至最高領袖的崇拜,很多看急激的舉措背後其實都有其理念、政策理性和現實考慮。例如糧食統購統銷和出口是為了應付城市食糧所需和快速工業化,廢除高等院校入學試代之以公社、工廠、部隊推薦工農兵入大學,是為剷平社會差距,以打擊舊時代知識階級與新時代政治階級,實踐馬克思主義消除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異的理想。當然,這些充滿理想的實踐最終都帶來了災難,甚至動搖了中共政權的合法性。

雖然確實有權力鬥爭和空想的成份在其中,但要認識文革的歷史,不能只停留在片面和口號式的認知,例如「紅衛兵」,破壞舊文化、大肆破壞的那些紅衛兵其實是保皇派,與批鬥劉少奇王光美的那些紅衛兵對立,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派性,造反派也能分裂成激進派和穩建派,各有不同的取態,而成員亦有不同的組成基礎。深入每個議題肌理探究,表象底下往往是更為紛陳和動態的文革圖像。

而袁凌《青苔不會消失》記的是處於社會邊緣無人問的小人物,呈現出中國另一種真實面貌。我們很難從報章媒體看見這些人,因為他們並不是英雄、企業家或甚麼成功人士,讀他們的人生的故事,種種不幸,均令人心頭沉重。他們和我們一樣努力的活著,但他們的故事不會給我們甚麼勵志楷模甚至甚麼偉大復興,袁凌揭露真實,將這些小人物的苦難記錄下來,世界不是只有偉大的強人領袖,也有即使無人注意,一如青苔存在著的,卑微但有極強的生命力的小人物。

去年看過雷競璇先生的《遠在古巴》,今年續看雷生的古巴華僑訪談錄《末路遺民》,華人移民南美,其中自廣東四邑、珠三角南番順遠渡者尤眾。所謂「金山客」、海外華僑,生活從來不易,當中古巴尤其貧苦。曾經超過十萬古巴華工孤懸海外,最終能回唐山者少,客死異鄉者眾。1959年古巴革命前數以萬計華僑,如今只剩百多人,重洋阻隔,郵政難通,漸次湮沒無聞。多謝雷競璇先生的口述史,替這些孤懸海外的鄉里保留珍貴的記錄。

2017是六七暴動的50年,因官方隱諱,事隔半世紀仍然眾說紛紜,因此特別看了張家偉的《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希望有一個較全面和客觀的認知。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出的電影書也不錯,如果香港八、九十年代的電影女星令你著迷,那《群芳譜:當代香港電影女星》裡的文字記述、評論和一幀幀照片都不能能錯過。

陳浩基的《13.67》開啟我讀推理小說之門,而今年新的長篇《網內人》也讀得十分暢快。去年看過藏人導演萬瑪才旦的電影《塔洛》,今年看了他的小說集《嘛呢石,靜靜地敲》,對於藏人的生活、文化和民風有了更整全的認識,不假手於人、書寫自己民族的故事,正是值得一讀之處。

資深傳媒人鄭明仁這一年在明報開專欄,鉤沉文化和報業的歷史、掌故,《淪陷時期香港報業與「漢奸」》以《華僑日報》為個案對象,在香港淪陷期間《華僑日報》繼續出紙,因而被視作附敵(逆),但同時在行文、言論之間曲線反日,例如淪陷之初,社論歌頌「新香港」的到來,但副刊刊登的卻是與之南轅北轍「思鄉」的文章,這在以後淪陷三年期間的《華僑日報》裡,這種「兩面手法」經常出現。而附錄的文章結集也十分好讀。

而臨近年尾,看的是兩本俱為佳作,孔慧怡的《不帶感傷的回憶》,記的是她這幾十年來知相知相遇的美好人物,流麗、簡約的文字確是讀得人賞心悅目;《一代宗師》雖是王家衛導演,但當中武林人物的故事和風貌,明顯是出自編劇徐皓峰。去年看過他的《逝去的武林》,而正在看的是他的武俠短篇集《刀背藏身》,民國武林人物行止遺風,一切都有規矩、有風範,令人神往。

************************
1. 刀背藏身:徐皓峰武俠短篇集 | 徐皓峰 | 大塊文化

2. 中文大學出版社 三十.三十書系:

紅色工程師的崛起:清華大學與中國技術官僚階級的起源 | 安舟 (Joel Andreas) | 中文大學出版社

崇拜毛:中國文化大革命中的言辭崇拜與儀式崇拜 | 丹尼爾‧里斯 (Daniel Leese) | 中文大學出版社

饑荒政治:毛時代中國與蘇聯的比較研究 | 文浩 (Felix Wemheuer) | 中文大學出版社

複製的藝術:文革期間的文化生產及實踐 | 彭麗君 | 中文大學出版社

3. 不帶感傷的回憶 | 孔慧怡 | 牛津大學出版社

4. 嘛呢石,靜靜地敲 | 萬瑪才旦 | 大塊文化

5. 青苔不會消失:附著在土地上既邊緣又無人問津的一群人 | 袁凌 | 時報出版

6.網內人 | 陳浩基 | 皇冠

7.末路遺民:古巴華僑訪談錄 | 雷競璇 | 牛津大學出版社

8. 淪陷時期香港報業與「漢奸」| 鄭明仁 | 練習文化

9. 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 | 張家偉 | 香港大學出版社

10. 群芳譜:當代香港電影女星 | 卓男、蒲鋒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