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影響政府施政 突尼西亞連日騷亂 茉莉花革命會否失敗收場?|沙治

七年前的一月十四日,突尼西亞總統本阿里下台,為阿拉伯之春揭開了序幕。可是七年後的今天,在多個阿拉伯之春波及的國家中,大部分專政依舊,部分甚至爆發內戰等人道慘劇。而突尼西亞就廣被視為唯一成功例子。然而,本阿里下台後確實成功落實政制民主化的突尼西亞近日卻連日出現民眾騷亂。據半島新聞網在香港時間一月十三日早上的報道,由一月八日起,已有近八百人因為上街被拘捕,令人開始懷疑阿拉伯之春唯一的成功例子最後都會以失敗收場。

當年激發突尼西亞民眾上街抗爭的觸發點是一名叫Mohamed Bouazizi的青年小販不滿警方的持續騷擾憤而自焚身亡。反失業和反貧窮可謂這場茉莉花革命的主旋律。而近日當地發生的騷亂,亦與民選政府無力改善失業和貧窮問題相關。到二零一六年,無論是人均收入還是失業率,突尼西亞的狀況仍然未及得上二零一零年(即茉莉花革命前一年)的水平。

更甚的是,為突尼西亞提供貸款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要求突尼西亞政府實行的改革,很可能對於改善失業率和人民生活質素有反效果。近日該國多個城市發生的騷動,就是對新財政預算案的反彈。就算近年經濟因為二零一五年蘇塞恐襲後令旅遊業走下坡而雪上加霜,突尼西亞政府在IMF的要求下也只能推動緊縮政策。減少政府財赤和控制開支增長成為了政府施政的主要目標。去年,IMF就要求突尼西亞政府承諾設法增加稅收、減少公務員薪酬開支和削減電力津貼始發放新一輪貸款。

雖然據報突尼西亞政府在本年的財政預算仍會增加公務人員的薪酬,但各類的加稅方案由於會令平民百姓百上加斤,終令到早己對經濟情況不滿的民眾決定上街鬥爭。報道指有民眾在政府建築物縱火、亦有人闖入店舖搶掠。而政府則已調動數以千計的軍人應付騷亂。到底這個阿拉伯之春唯一的「成功」案例會如何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