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置業訴大所以公屋80萬封頂? 但置業訴求絕非自然而來!|沙治

林鄭在施政報告已擺明要搞非常置業主導的房屋政策。坊間熱議之際,林鄭在接受專訪時竟指日後可將大部分出租公屋改為綠置居,甚至說出租公屋可在八十萬的數字封頂。由此可見,林鄭的「置業主導」已是幾近瘋狂的地步。在今天(10月27日)的明報報道中,林鄭為她這樣的政策方向解畫,說是因為港人的置業訴求很大,所以有此一著。沒錯,香港市民很可能對於置業有強烈的慾望,但其實這也是政府有份製造出來的。簡單一句,對置業的渴求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自然」。

沒有人不想安居樂業。在香港要安居,不置業往往被看成是不可能的。首先,申請公屋的資格嚴格,已將大量中下層排除在公屋的選項。租私樓的話,由於缺少租務管制,大幅加租和逼遷的壓力總是存在,所以置業就被視為安居的唯一途徑。

在我們的文化中,置業也有安居以外的意義。自置居所不但被視為安樂窩,它也是保值投資的工具,應急時可以換成現金的資產,甚至是養老時的重要工具。但為何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就要靠轉賣以至是炒賣物業呢?為何養老安老又要靠自置物業呢?為甚麼我們不能覺得靠自己努力工作就可以改善生活質素?不就是我們的產業政策出了問題,而且職場中勞資的議價能力極度懸殊,所以就算是中產專業人士都覺得投資/機房地產才是正途?

假如公營醫療做得更完善,假如退休保障做得好,我們要那麼擔心遇上急病大病沒有錢去私院嗎?我們要在二、三十歲就為六、七十歲以後的生活費神嗎?

當然,也不能一切歸咎於政府。不知為甚麼,我們社會總覺得樓市永遠向上,總忽視了長年供樓的壓力。靠自置物業以安居、保值其實也不是必然。

總而言之,對自置物業的龐大訴求,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房屋和其他政策不足所形成的產物。當政府進一步要推動置業主導的房屋政策時,這個訴求也肯定會變得更大。政策帶來置業訴求,因此要再搞置業主導政策,這又會帶來更大的置業訴求……我們真的要看著這個讓地產商繼續宰割我們的怪圈永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