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介:傅家俊自傳能帶來精英體育政策的改變嗎?| 李峻嶸

相對英語世界以至是中國大陸,香港有關運動員的傳記/自傳之出版仍然處於起步的階段。近年有關的出版多了,但老實說,除了黃文偉的自傳外,幾乎沒有一本可以令人留下非常正面的印象,部分更是明顯粗製濫造之作。但傅家俊這本《147人生》(由知出版社於二零一七年出版)卻不同。這一本是有誠意、有內容、有水平的作品。當然,我覺得有些經歷和體驗可以描述得更全面和深刻(例如初時回流時香港桌球界的狀況),但相對其他香港運動員自傳/傳記,這本書確是超班之作。

運動員的自傳/傳記幾乎萬變不離其宗,都是由成長時如何接觸體育運動說起,之後再談成為精英選手之後的心路歷程、如何在逆境中奮鬥、家人/朋友/教練/隊友/對手對自己的影響。《147人生》也不例外。這本書之所以好看有三個原因。第一、傅家俊的故事本身就好看。一個典型的香港中產子弟移民後不讀大學,卻回港爭取成為職業桌球手的機會。首次參加格蘭披治賽決賽週技驚四座奪得亞軍(我記得當年是扭開收音機收聽BBC World Service的體育新聞知道他在決賽慘敗),之後卻浮沉近十年始找到突破口。第二、製作認真。我不大相信傅家俊的記憶力如此好,能夠記得那麼多比賽的細節。但由於工作人員或者是主角自己做好資料搜集,所以對個別比賽甚至是關鍵球的回憶都相當細緻。有看直播的球迷讀到相關篇幅,應會被勾起不少回憶。

至於第三個原因則是傅家俊似乎還算願意吐真言。一些自傳的主角以和為貴,不但會略去一些爭議事件,也刻意不發表爭議觀點。傅家俊這本自傳大概沒有開罪人,而且也不是所有爭議事件都有討論(例如Mark Allen指責華人球員一事就沒有提及),但不少經驗和觀點確是之前鮮有了解的,當中包括低潮時如何改進技術、和其他職業手的關係等。而當中最有趣和最值得社會討論的則是傅家俊對香港精英體育政策的批評。傅家俊不諱言,對他來說,在大型運動會的成績其實遠不及在職業賽的成績重要。但由於香港精英體育的撥款與大型運動會的成績掛鈎,對他來說,出戰亞運就是一種「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責任。他直指黃金寶「是那種天生應該參加環法單車賽的職業車手……然而,他多年來一直要為港隊效命,錯過外闖的黃金機會,成為香港體育文化的犧牲品。」

由於來屆亞運將沒有桌球項目,未來桌球作為精英運動的地位會否改變,暫時仍是未知數。如果這本書之出版能令到政府認真檢討過分重視大型運動會的精英運動政策,那這本好書的意義將更加不凡。

(圖: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