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lihkg.com/thread/1662781/page/1應該不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故事了吧?教訓很簡單,就是不
要用口音判斷敵友。語言、出身、外表,通通不決定一個人
的政治取態。刻板印象每個人都有,譬如我在街站,假如有
個中年男性盯著看,我也會首先覺得這是個不懷好意的藍絲
;發夢時如果聽到普通語,也不免有些敏感。我不是說要你
徹底拔走這些印象(做到當然好)。但我們應該提醒自己,
印象只是印象,不能取代實質證據。
最近認識一位內地朋友,近來落戰區觀察多次,吃過催淚彈,還偷偷幫手買水搬物資。他不少朋友,都同情運動,個個都拜託他帶去現場觀察。他笑說自己已經成了「社運導遊」。雖然他能說粵語,口音不太標準,跟朋友說話自然也要用普通話了。說不定下次你在發夢現場聽到普通話,其實是這些支持運動,冒了風險來參與的內地朋友。
假如你反對藍絲叫我們「曱甴」,覺得這是不文明、非人化的歧視用語,你也不要叫內地人和新移民「蝗蟲」、叫南亞人做「蝻亞」。(叫黑警做「狗」可以啦,因為那是有組織犯罪而毫無制衡的恐怖集團。)明天,我們在重慶大廈跟南亞手足們we connect吧。
——Tony
#夜貓 #we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