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蟲第五集後記|李峻嶸

在介紹這本書時,我強調過作者提出的激進房屋運動的目標,不應該包括增加置業機會。接著就有朋友問我:「那我應該買樓嗎?」

這個問題,我當然不敢亂答。雖然我認同書中那個「置業不是集體解決房屋問題」的觀點,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在香港想買樓又是理性的選擇。我不支持炒賣樓宇。但回到這本書的重要概念「residential alienation」的話,或者做業主才是在香港較有可能擺脫residential alienation的策略。因為公屋的經濟審查相當嚴苛,大部分市民都無法成為出租公屋計劃(香港去商品化程度最高的房屋計劃)的受惠者。

不能住公屋,那就幾乎僅有置業和租住私樓兩個選擇。由於香港早年已完全廢除租務管制,業主與住客之間的議價能力,是前者遠高於後者,所以租住私樓就難免會面對租金昂貴、隨時要遷走等問題,難以有住得安穩的感覺。所以,即使買樓是要你負債、令你生活壓力大增甚至要節衣縮食,但對於被排除在出租公屋的市民而言,置業往往被視為達致「安居」的最合理選擇。

沒有人不想安居,沒有人不想擺脫residential alienation。而香港的房屋體制,就是要大部分人置業才有可能(不是肯定)安居。我們常以為「置業」是理所當然的人生目標,其實不然。香港人對置業的渴求,與政府政策造成置業是比較有可能安居的手段,是絕對有關的。而政府推動置業主導的房屋政策,則最晚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已開始。這樣的政策正好造就了房屋的商品化,令房屋被愈來愈多人視為投資工具。

再加上香港本身的社會保障制度就缺陷重重。失業沒有失業保險、退休沒有全民養老金。在這樣的環境下,更令到買樓保障自己的想法相當流行。

所以,買樓雖然似乎是香港市民的「正常」想法,但這種「正常」其實是由制度和政策造成。「置業」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