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蟲第二及第三集後記|覃俊基

 

1. 呃,兩次都有些結構性問題。其實一開始我的整個策略就錯了。我太想cover書的整體,結果就有太多內容,於是就只能甚麼都說一點點。我應該意識到,10分鐘不可能說完一本書,只能說書的少部份。除非我未來弄成40分鐘+的節目,不然我以後就只提兩三個有趣或重要的觀點就算了,整體的結構這些更一定要放下……哎真是這樣說說也傷心

2. 我依然認為,整本書最精彩的地方,是他關於組織哲學的考察。作者顯示了我們有甚麼要思考,以及所謂的組織多元主義,即不同的context需要不同的組織及理念。因為自身的社運經驗,我總想過組織問題,但從來沒有這樣想過。再一次證明看書很重要,因為它可以幫助你超越既有的時空與知識局限——有些東西就是你怎麼想和朋友怎樣傾都想不出傾不出來。

3. 願景(vision)是我看過這本書以後用得極多的字。我們常說empower,都是指一些當下,即時的行動和改變。但我認為長遠宏觀的這種empowering更加重要。

 

4. 書中分析資本主義發展趨勢時,有提到一個字conjuncture。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常用字。馬克思主義最宏大最抽象的分析,例如勞動和資本的對立,資本的再生產過程和邏輯等,但同時也要有殊別時空和地點的分析,例如當下香港近十年的資本主義是甚麼形態,與中國和亞洲地區扮演甚麼角色,具體勞資權力對比又在甚麼狀態等。這些就是所謂conjunctural analysis。這種將不同層次的抽象結合就是實際馬克思主義分析的要點。

5. 其中一個令我最impressed的觀察,就是作者認為這個時代缺乏烏托邦思想的一個指標,就是數十年前的科幻著作多指出未來世界的可能,而近十年的科幻著作多是以反烏托邦dystopia,即大災難以後人類怎樣生存那些為題材,這正是文化集體覺得沒有未來最尖刻的展現。

6. 自動化到底有多快來臨也是一個很實在的問題。作者不斷強調這是大趨勢,而多年來這個說法也一再被提及,但一直未顯示出質的變化。我相信大體而言是對的,但這到底有多快,而怎樣的形式出來,如何影響就業,和具體的政治經濟的關係(例如資本家會在何時,在甚麼樣的行業,願意投放自動化的投資去取代工人),都會影響我們如何計劃抗爭。

所以我就看多了和自動化、machine learning相關的科技新聞。

7. 我覺得最可惜的,就是我沒有時間仔細說明作者列舉的如何利用科技的可能。智利社會主義政府曾透過電腦處理社會主義分配問題極有意思——尤其在今天當下的電腦計算力量已比當年多出了不知多少,而現在的big data也做到很多令我們覺得難以置信的事,不過這些全是為了商業利潤服務而已。但或許現在已有能力design一些系統,例如透過大部份人的出街時間、習慣,據之提議我們應用甚麼交通工具;準確、即時地判斷巴士地鐵要加多些班次,以及建議政府應該要處理甚麼交通問題,令整個交通系統再好一些。同樣的思路可以應用在各種需要大量協調的公共服務,如公立醫院何時去睇醫生。這些東西的普及,我想真的會影響我們如何想像科技,以至對社會的想像。

至於英國那個由工人自主想不做軍工,而是弄對社會大眾有利的科技產品例子,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我以前幫惟工新聞(大家要多看!)譯的〈核潛艇創造就業機會?英國造船小鎮的難|〉。除了這個Lucas plan的例子,這種由軍工轉營至惠及社會產品的思路在文中多番提及,整篇文章真的挺有意思(不然我也不會譯了!)。

另,據稱這個Lucas plan重新發行了!!!我真的很想知道那近百樣轉營產品是怎樣!!!!

8. 我對作者以階級為主的左翼民粹主義甚有保留,當我們離開客觀的階級利益以後,如何用論述組織一個堅實的革命主體是很困難的問題——要知道這不是一個半個遊行,而是將會面對國家嚴重打壓和分化。但看回歷史,那怕是俄國革命,工人也是佔少數,農民才是大多數,但階級的論述的統治地位並沒有令農民倒胃。哎,這些主體的問題真係好撚煩,又有理論構作,又要睇勁多歷史。

9. 另一個連帶的就是阻礙具體價值生產的問題。工人可以透過停工解決,那就是甚麼也不用做就做成最大的威力。但作者提出的很多新的「方法」,其實都會面對國家有效的暴力抗壓,因為這需要抗爭者們主動阻擾社會運作(而不是如勞工們被動就成)。不過,它指出要認真分析未來資本主義弱點,再找出如何利用攻擊博奕這一點倒是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