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貓 Q AND A:世界盃左翼應該捧邊隊?或者反邊隊?

王邦華:左翼就是要朝三暮四

(作者簡介:醉心哲學,也情溺足球;沉迷政治、歷史,亦愛好打機、漫畫。認為道在瓦礫,端看是否肯發掘。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學博士,現授學於中文大學通識教育部。)

球隊和社會,都是人組成的團體。那麼,要知道左翼今屆應該支持那一隊,就要先想,左翼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怎樣?概言之,左翼的理想社會有兩大特色。首先,「通才先於專才」。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瑣碎分工深惡痛絕,認為分工會導致人的生命產生異化(estrangement),變得單調枯燥。因此,一個理想的社會即使要有一定分工,也應盡量令人多元發展,自由從事不同工作。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曾用浪漫筆觸描寫︰「在共產主義社會裏……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幹這事,明天幹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後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

然而,這不代表人們可以任性地只做自己喜歡的事。這就導向第二特色–「團體先於個人」。人們不是以自利為目標,而是互相配合,團結一致,貢獻自己的才能去服務群體。一個人的美好人生,不是獨霸天下的孤獨勝利,而是要在團體中和同志們一起實現。概言之,共產主義的理想,就是一個成員多元發展、又能彼此扶持的社群(community)。

那麼,足球場上有可能實踐共產主義理想嗎?最接近的嘗試,就是荷蘭名帥米高斯(Rinus Michels)提倡的全能足球(Total Football)哲學。全能足球主張打破主鋒、中場、後衛的界限。每一個球員都應該全面發展,前鋒可以防守,後衛可以助攻。而球員在球場上應該擔任什麼職位,就是視乎情況互相配合。當後衛壓上前殺入禁區,中場就要配合逗後避免對方反擊。全能足球更反對英雄化個別球員。一個球員為何表現出色,是因為他能在球隊體系發揮作用。因此一個球員的成功,不能脫離其他球員的貢獻去看。好球隊就是球員各自奉獻所有,為彼此服務,從而得到集體勝利。全能足球哲學可上溯1954年世界盃的匈牙利,由1974年的荷蘭發揚光大,2010年的西班牙、2014年的德國,也見到全能足球的影子。

這也代表沒有一隊國家隊能代表全能足球。左翼看球時,要捧的不應是一隊個別的球隊,而應是一個理想(ideal),一個以全能足球去體現的社群理想。這個理想在不同時空,由不同的球隊體現。亦因此,左翼不應該忠於任何一隊國家隊、做任何一隊國家隊的長久球迷,而應忠於「任何一隊當下最接近社群的球隊」。這樣子是否朝三暮四?然而,巴西、荷蘭、德國、西班牙,儘管它們以前踢得多好,如果它們今日已經背離了全能足球的理想,那我今日為什麼還要捧它們呢?明白這點,才能理解為何2010年時,身為荷蘭球王的告魯夫會在世界盃決賽,支持西班牙打贏祖國荷蘭。因為當時荷蘭已經完全沒有全能足球的影子,有的只是「少林足球」的迪祖和獨食的洛賓。既然工人無祖國,球迷又為何需要祖國?

所以,如果問左翼今屆世界盃支持那隊好,我會話︰「本來支持邊隊都好,睇番兩輪先!過兩輪先知邊隊最似community!」

阿瑋: 撐英格蘭反巴西!

(作者簡介:獌聯球迷、荷蘭橙,最自豪的事蹟是在FM使用燕豪芬兩奪歐聯。現任職於勞工團體,閒時都會踢吓波。)

如果你自命左翼,那麼相比起「我應該撐邊隊」,此刻你更感困擾的問題應該是:究竟我應唔應該撐一個以民族國家作為競賽單位既體育盛事呢……然而,對一個體育賽事保持批判態度,又不代表不能支持參與其中的球隊(雖然必須承認這樣相當別扭)。而且希望一支球隊勝利,與喜歡這支球隊也不一定有直接關係。說了這麼多,究竟一個左翼在這樣矛盾心情下,應該支持哪支球隊贏波呢?

撐:英格蘭
由寄予厚望,到黯然出局,到下一屆尚存一絲寄望,到再次失望,到最後不敢奢望……相信不少英格蘭球迷對這樣的情感跌盪均不感陌生。的確,經歷過傳媒多年來吹捧「X年最強陣容」,英格蘭隊在這十數年的成績只能用乏善足陳來形容。你可能會問:對於這支每兩年令人失望一次的球隊,還支持它贏球,不是自討苦吃嗎?可是,對於英國境內超過 100 萬經歷家暴的女性來說,沒有事情比起英格蘭贏球更重要了。跟據英國防止家暴團體 Pathway Project 的數據,在英格蘭隊落敗的時候,家暴率將會暴升38%。不難想像,這是無數忠實英格蘭球迷遷怒於妻子的結果。為了萬千英國婦女在世界盃期間的安危,英格蘭隊要加油奪冠!(當然,我們也必須批判家暴背後的性別關係,以及核心家庭這種聚居模式了。)

反:巴西
在夜貓講反巴西,大概要與長年巴西球迷阿嶸激辯數百論吧?然而,近年日益壯大的巴西隊陣容,以至於巴西足總近年在足球產業投放的資源(特別是為了2014世界盃的建設),對巴西本地的足球到底是利是弊?《紐約時報》報道,在國家隊強盛陣容背後,是巴西本地球會的逐年弱化,以及球迷熱情的下降。在歐洲足球激烈競爭下,巴西較優秀的球員年紀輕輕已離開本地聯賽,導致本地球會競賽質素下降。本屆巴西國家隊球員加盟外國球會的平均年齡是21歲,更首度出現從未踢過本地聯賽的球員(門將艾達臣)。結果就是巴西甲組聯賽的入場人次下降,使本身已低得可憐的入座率變得更低,場均只有 6,568人次。這當然不是什麼「本土」論述能解決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在日趨激烈的全球足球產業競爭下,處於邊緣的巴西聯賽,就只能面對球員流失、球迷失去歸屬感的問題。在這困境下,巴西隊的如日中天,看來只會伴隨著當地球迷與國家隊的疏離——而當中得益的,就只有各界利用球員獲取利潤的資本及貪污者。

李峻嶸:一個左翼巴西球迷的自圓其說

(作者簡介:球迷,在國際賽上鍾愛巴西,不時自稱左翼,業餘球員的顛峰期則多任右後衛,專對付對方的左翼)

如果要為左翼思想的諸多理念、價值中選擇最核心的一個,我會選平等。當然,左翼絕對不是主張平等比自由重要,因為在不平等的社會中,資源較少的人根本就沒有真正的自由可言。

在當代資本主義中,核心的不平等當是階級不平等,即資本家對工人階級的剝削。如果以此為出發點,那麼現實世界只有號稱社會主義,但沒有真的搞社會主義的國家,那左翼是否應該支持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中勞工保障較高、福利較好的國家呢?那麼,依今次世界盃決賽週32球隊來看,瑞典應該是首選吧?

不過,選瑞典我卻會有一些不案。雖然瑞典的北歐社民主義模式確是較人性化資本主義,不平等沒有英美/香港/新加坡那麼嚴重,但瑞典為甚麼會遠比世界絕大多數的國家富裕呢?西方過去二、三百年的對外擴張,不會不是原因吧?階級不錯是核心問題,但不同地區之間的不平等,也不能忽略啊!

論經濟、軍事和科技實力,過往被西方宰制的國家到今時今日仍與西方有非常大的距離。足球場上,十一人對十一人,起碼在場上是公平的。世界盃以國家隊為單位,這正好是亞非拉第三世界人民向西方霸權還以顏色的平台(放心,我知道現代足球是西方產物!)。既然如此,就選擇一支亞非拉球隊吧。但應選哪隊呢?

我選巴西!道理很簡單:根據往績,曾經五奪世界盃的巴西是最有潛力對抗西方的球隊!就算巴西現在是右翼執政,近年右翼政客、右翼法官連同右翼媒體為了階級利益先彈劾了民選的左翼總統羅塞芙,又DQ了前總統、工人黨盧拉在今年年底參選總統的資格。但有非西方球隊比巴西更有機會阻止西方球隊奪冠嗎?

阿根廷迷或者在質疑我。沒有問題,上屆巴西輸了七個一皮後,我在決賽沒有因為巴西同阿根廷是足球場上的宿敵,而放棄第三世界人民大團結的立場!那場決賽,我是支持阿根廷的。如果你是巴拉圭支持者,我會體諒你反對巴西的決定,因為十八世紀巴西確是藉戰爭搶走巴拉圭的土地。但世界要變得平等,跨國界受壓迫的人團結一致很重要啊!就讓巴西暫當這個為被壓迫者出氣的角色。

陳文威:世界盃講乜鬼政治?

(作者簡介: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車路士球迷)

世界盃(FIFA World Cup)無容置疑是現今最為重大的體育賽事。2014年世盃,全球大約有10.1億觀眾觀看世界盃決賽。但一切皆政治,縱使大家以為大力神盃只綠茵場上說了算,在四年一度的世界盃狂熱中,筆者似乎要不識趣的談談世界盃裡的政治了。

在「草地大辯論」之先數周,阿根廷國家隊為免在以巴衝突(該是以色列軍隊屠殺巴勒斯坦人)之際觸動巴人神經,拒絕以色列足協到耶路撒冷的友賽邀請,大家可能記憶猶新。但大家未必記得2014年,以色列足協打算申請成為2020年歐國盃主辦國,歐洲足協卻拒絕了以色列的申請。時值以色列空襲加沙,屠殺超過2,100名巴勒斯坦人,結果有人發起「國際杯葛、撤資、制裁運動」,回應以色列對巴的持續佔領及殖民政策。歐洲足協亦因此拒絕以色列的申請,並表示「以色列必須容許巴勒斯坦體育繼續發展,否則後果自負。」

本來,以色列足球隊必然是筆者最為憎恨之對象,可惜我們無緣恥笑。以色列暴行人神共憤,可謂「人人得以誅之」,可惜足球實力未有其暴力鎮壓巴人出色。以色列國家隊實力低下,世界排名僅94,在世盃外圍賽亦表現惡劣,得分僅比人口只有200萬人的馬其頓共和國多一分,著名球星僅曾效力車路士的班拿約一人。

但在以色列以外,我們必須以相同眼光看待俄羅斯國家隊。此前,在一片對美國在耶路撒冷設大使館的罵聲中(球力低下的美國與中國、以色列國家一樣無緣世盃決賽週),有一把聲音被輿論徹底忽視了-俄羅斯在2017年,耶路撤冷統一五十周年之際,發聲明承認「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俄比美國更早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這無疑是對巴勒斯坦人的一大傷害。

在「以巴」以外,俄羅斯也在走「所有大型體育盛事主辦國的不歸路」。俄羅斯表面上總給人印象經濟極為景氣,但實際上,俄國國內經濟卻因油價重挫以及西方制裁而極而呈敗象,莫斯科有大學的民調更顯示,有半數俄國人認為自己是窮人。

回想4年前巴西世界盃,當時巴西政府斥資115億美元籌備,不但建造了富麗的球場,更帶來房地產價格的大幅上漲(部分城市地區價格上漲達200%)。揮霍無度的政府寧將金錢輸送到建造商,也不肯用以建造醫療及住屋。面對工人的大規模罷工,巴西政府只以國家機器回應,鎮壓之。

這在俄國亦作如是觀,普京政斥110億美元,當中大部份用於交通基礎建設及球場整修。問題是-金錢流到哪了?2017年第三季度,俄羅斯破産企業數量比2016年同期增長了12.4%。另一方面,收入低於最低水準的民眾比例從10%提高到13%。無容置疑,唯有建造業大資本家獲得大量財富。人民呢?普京會「give a shit」嗎?

俄羅斯政府預期,到了2023年,世界盃的經濟效益會達到308億美金。但從砥史可見,上一屆主辦國巴西,目前為止都還沒「賺回成本」。對俄國人民而言,世界盃到底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