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太平不容易—淺談豐臣秀吉「刀狩令」的真相 | 胡煒權

早前我們的臉書專頁翻譯了一篇產經新聞的報導,那是關於在民家發現了一份「堀尾吉晴書狀」,該文書被認為是在天正14年(1586)左右的文書,內容提及「將對領內實施『道具改』,但因為(統治現在的長濱市常喜町一帶的)加藤九郎次郎是(京極)高次的家臣,因此暫緩。」等內容,「道具改」被認為是指進行刀狩(Katana-gari),即「沒收刀具令」。

長久以來,從日本教科書開始,再到現時相關的中文書籍中都會提到,豐臣秀吉在推動天下統一的時候,為了鎮壓戰國時代頻發的民眾「一揆」(Ikki,武裝起事),向全國實施了上述的「刀狩令」,收奪並解除了民眾的武裝。豐臣秀吉的「刀狩令」或類似的政策早在天正13年(1585)進攻統伊國太田城後便已經見到首例,在秀吉的法令中,他便提到了實施的動機:「只要百姓專心農耕(=放下武器),安穩生活便可長久」、「為天下泰平」,這等名言一般被認為是足以肯定豐臣政權的「刀狩令」和檢地,皆為結束戰國亂世,開啟近世「士農工商」封建社會開端的重要政策。

其實,早在他之前,他的前同僚兼後來的敵人柴田勝家(Shibata Katsuie)已在天正4年(1576)在越前國進行過,所以,「刀狩」令的出台不能算是秀吉原創的政策。是次發現的新史料也只能確認秀吉在近江國(現.滋賀縣)曾推行過類似的政策,但現時則無法確認同類政策是否在全近江國都曾推行。

另外,從史料解讀的角度來說,原文的「道具改」雖然應該包含了沒收刀具等武器,但暫時我們仍然不能在這個新史料中詳知具體的安排及其他詳情。

其實,說回秀吉的「刀狩令」,現在在研究上已有大幅的進展及修正,簡單來說:

1、「刀狩令」的目的的確是為了阻止民眾輕易武裝起來,影響到武士領主的統治
2、秀吉意圖通過細分「持刀具之權」,清楚劃分農民與武士的動機,也是十分清楚的
3、然而秀吉只在局部地區推行了類似的法令,並沒有在全國徹底推行,也沒有強制所有大名都要推行
4、刀狩令發佈後,除了秀吉直轄的領地外,其餘都是由接獲執行命令的大名各自執行,沒有一個劃一的準則及要求。
5、豐臣政權時代以至滅亡後,各地的百姓事實上仍然擁有武裝,在後來的關原之戰,以至島原之戰時都仍然有力起兵參與戰鬥,一直到江戶幕府中期,國內已無戰鬥下才算完全「解除」了百姓武裝起事的機會

以上簡單的介紹了秀吉刀狩令的真實情況,可見豐臣政權的政策以及它的歷史意義及貢獻雖然匪淺,但有關它的政策的實際功效,則還有待史家冷靜及詳細分析才可客觀地還原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