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眾生平等嗎?|曾瑞明

(1)

奧威爾的《動物農莊》很妙,用動物做演員說平等,折射人的大千世界。不過,其實還是人的觀點。我們也很難用動物的觀點看動物。動物跟我們太不同了,這不同甚至可證成道德地位的不平等。我們不接受同一莊園(社會/國家)內,人與人之間沒有平等,但大部份人卻默認人與動物是不平等的。

我們跟動物的不平等,不只是說說的。根據哲學家馬克.伯恩斯坦 (Mark Bernstein) 在《人和動物的道德平等 (The moral equality of humans and animals) 》一書, 11 億動物每年在美國工廠式飼養中被殺,數百萬計的動物被獵殺,大量動物拿來做實驗。全球化下,富人跟窮人的確不平等,但富人也不至於明刀明槍要「殺死」弱勢。男人跟女人在現代社會也不完全平等,但男人也不至於拿女性來做實驗。可以說,動物跟人是極度不平等。

這種不平等可以這樣理解︰

(A). 人的利益在任何時候都比動物的利益更值得考慮

(B). 人 (homo sapiens) 整個物種 (species) 的生命比不是人的動物 (non-human animal) 的生命更有價值

(C). 所以,人的利益比動物的利益更值得考慮。

(2)

問題是這種不平等合理嗎?我們有理由支持這種不平等嗎?

是較難接受的。因為我們一定要看那是什麼利益,是什麼人和什麼動物。如果有一個「賤人」,只是想吃吃狗肉或者海豚肉(都是智能很高的動物),於是就想損害一隻狗或海豚的生存利益,就很難用「人的利益在任何時候都比動物的利益更值得考慮」來支持。相反,這原則反而被推倒了。

以物種作為考慮點,我們都談過當中的困難了。是人的 DNA 或者基因令我們有更高的價值?還是其實又是在講人 (person) 之為人有的一些特質,比如理性思考能力,為其他動物所無,才推出人有比動物更高的價值。但為什麼 A 有能力 X , B 沒有,所以 A 的痛苦比 B 更要考慮?為什麼能力 X 有這般的「魔力」?這其實隱藏了一個假定,那就是價值來自理性。

我們說黑色皮膚或者性取向不是人家選擇的,因此他們沒有什麼要負責,我們也不可以拿來支持不平等對待。哪為什麼「沒有理性」就要負責,有這樣極度不平等的對待?

「對待」是什麼也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我有兩個學生小華和小娥,一個口才好,一個不好,但兩位都有接受訓練,也有相同時數的練習。不過有天份就是有天份,在班際辯論比賽小華還是拿下冠軍了,可以得到某連鎖㗎啡店的 $50 coupon 。

小娥可以這樣投訴嗎?

「你的辯論天份是你選擇的嗎?你真的值得 (deserve) 擁有那 $50 coupon 嗎?我們還是平均分了它吧。」

我們會覺得小娥也太牽強了一點。辯論比賽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取得 coupon ,而是希望能讓參與者的能力和技藝透過競爭表現得更好。 coupon 只是一種鼓勵,而非一種分配品。

但是如果今次不是獎而是罰,輸了的要「斬手指」(對不起,嚇親你!)。小娥這樣說就頗合理了!

「我的辯論天份是你選擇的嗎?我真的值得 (deserve) 因辯論天份不夠就被斬手指嗎?」

非人類動物(如章魚)會說(如果能說)︰

「我參加辯論比賽一定會輸,這不要緊, coupon 你們自己拿吧。」

但如果要將章魚切成刺生,他/她也許會說︰

「我的理性能力不高是我選擇的嗎?我真的值得因為理性能力不高就要受更多苦嗎?」

雖然,如果這非人類能說這番話,恐怕在辯論比賽就不會是輸家了。

(以上例子意念來自 Mark Bernstein 的《人和動物的道德平等》一書)

我們當然可以接受人和動物有差異,可以有分別的對待。我們無必要說動物和我們一樣有投票權或者教育權。但在一些重要而彼此都能受影響範疇,比如生存和痛苦的有無,人和動物是沒有不同的。這就好像承認男女有別,不代表性別主義 (sexism) 是對的,可以將女性的權利剝奪。

但,同時也不代表大家的角色和需要不同,會因為平等對待而抹殺。

(3)

不過,要說動物和人是平等,真的不容易。如果平等的意思是將人和動物看成有相同價值,哪有一個困難的問題就是,該怎樣看?一些效益主義者會提出可以用無偏私、上帝的角度看,或者一個理想的觀察者 (ideal observor) ,它只關顧整體的快樂和痛苦,不管是誰的。

但我們真可以用這角度看事情嗎?「對事不對人」也有限度吧。我們可以盡量不偏私,但也不能不用人的角度看事情吧?我們大家都是人,其實同分享一個物種關係,這合法化了對自己物種的特殊關懷。漫畫《寄生獸》有一幕相當深刻︰儘管故事主角如何不認同人類破壞地球環境的所作所為,甚至知道從「宇宙觀點」看,沒有人其實沒什麼大不了,可能更好也說不定。但,最後他仍是作出了以人類利益為依歸的決定,不毀滅人類。理由很簡單,因為他自己也是人,他自己就屬於這個群體!這點直覺上很強,哲學家威廉士也認為這種「人的偏見 (human prejudice) 」是在倫理學上不能去除的。

再想想,你真的可以擺脫「偏私」嗎?

在火場裏,你只可救一隻陌生狗或者陌生嬰孩,你會救哪位?

在火場裏,你只可救一個陌生嬰孩或者自己所生的嬰孩,你會救那位?

如果請 AI 來仲裁,它可能另有高見。但這 AI ,不是人,也不是動物,故此它非常中立。不知道,如果這樣, AI 又能否擺脫「偏私」?

在火場裏,你只可救一個 AI 機械人或者十個陌生嬰孩, AI ,你會救哪位?

(4)

佛教的輪迴觀念,就是人只是我們會扮演的一個角色,我們在流轉的時空裏,也有機會成為畜生。《妙法蓮華經文句》說:「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五道指六道中的一地獄道,二餓鬼道,三畜生道,四人道,五天道。「三世」即是指過去、現在、將來三個世界。「道」的意思是往來住所。阿修羅、人、天是善道,地獄、餓鬼、畜生是惡道。人身雖然難得,但不代表我們就可以把自己唯一有價值的。佛和人是互通的,人雖有情,但和動植物都是互通的。有生命的物種在本性上是相同的,沒有高下貴賤之分。《長阿含經》說:「爾時無有男女、尊卑、上下,亦無異名,眾共生世故名眾生。」我們都是緣起的,本質上沒有分別。

莊子對平等這看法是否更不可思議?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歷不能得,而況其凡乎!故自無適有以至於三,而況自有適有乎!無適焉,因是已。」(齊物論)萬物在主觀上可齊一,又可互通,在主體眼中可以是平等無差別。

不過,思想上、觀照上看到眾生平等,甚至是宇宙觀點看的平等並不等於制度上的平等。我們可以在某一點上理解我們是萬物之一。但制度卻讓我們作出極度不平等的對待。理由有三,講平等往往是政治意義的平等,我們忽略了其他生物雖不(能)參與政治,但也有其利益。平等跟會員、成員、團體這些概念關係太密切。全球平等、宇宙平等,要講得上,必須講清楚我們有什麼關係。有養動物的,比較容易理解人和動物是平等的,因為大家可能是同一家庭生活。第三,我們深受西方倫理學那種「人類中心主義」影響,無論是亞里士多德,或者康德,都把人放在價值最高的位置,甚至被視為價值的根源。即使我們要對動物好,也都因為那能培養我們的好性格 (good character) 。

當然,平等要推到多遠實在不是容易回答,更在於我們是否可以說明一個關係網。你懂跟狗和馬講平等,但跟藤壺、白蟻和細菌的平等該是怎樣的?人類能夠和威脅我們生命的 HIV 平等共存嗎?(這樣說真的有意思)如果花草都有生命,跟我們平等,所以不能吃,就豈不是如我的一個學生所說,「那我們豈不是要 eat dirt?」(他曾以此問一個推廣動物權益的講者)

的確,有人談生態上的平等 (ecological equality) ,而環境倫理在 1960-1970 已開始發展。 Næss (1973) 提出了深度環境運動 (deep ecology movement) ,提倡生物圈的平等主義 (biospheric egalitarianism) ,認為所有生物都有牠們的價值,而非有沒有用 (usefulness to others) 。這種推廣不好說,因為它將平等推到沒有生命的東西,比如石頭,岩石。這對愛談平等的筆者來說,要同情地理解也有一些難度。

 

原刊於《立場哲學》,2017年12月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