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繞曹星如的網絡世界與民粹 | 黑貓

網絡:

1. 無知即無罪?
每逢遇上甚麼具爭議性的話題,必然是由無知、無事實根據的言論佔主導,這已經是近年的常態。要解釋這種現象有千百種理由,最歸根一點是閱讀與批判能力已經被嚴重削弱。從小到大的社會規訓,再加上網絡社交平台的機制,基本上無法傳播真實的知識和進行實際的溝通。演算法、將意見扁平化的like/嬲、毫不負責任的匿名機制(即各大secret page)、隨時可以屏敝人的權力……這些都令佔有資源的群體更容易抹煞其他人聲音,不管是當權者對民眾,還是民眾內部。要解決這種反智的網絡文化,除了一般的教育和社會工作外,網絡本身亦要進行革命。一個不受商業主導、容許缺乏資本的人發言的平台必須儘早建立。直接一點,就是Facebook模式要完全取消。(友人提醒,早在Facebook興起的十多年前,深度comment已經被水軍留言淹沒,其實互聯網本身的改革遠不止於所謂社交網絡)

2. 一味鬥快
許多人都笑CCTVB柒,未肯定消息前就亂出post,但這樣跟一幫人未懂拳例就諸多意見有何分別?CCTVB本身的定位如何,不用多言。然而此等一味求快的出post邏輯,正是所有人既共業。莫說香港,全世界所有媒體都是朝著這種方向進發。無他,要在高度量化的網絡生存,就必須要鬥快(其實這個是極其典型的資本邏輯,不過是純粹是延伸到了新時代的意識形態產品)由是者,老闆安排人手時,完全無須理會你是否體育記者、懂不懂拳例,只你手指足夠靈活就可以了,而前線的員工就被迫到斷氣。最極端的例子,是明明要報導一個文化/政治活動,最應該爭取機會同有關人士接觸,進行深度訪問。結果大老闆反而最想你拍多幾張相,即刻打條短feed上網。這樣做甚麼人會最受害?沒錯,又是那些本身已經無發言空間的基層。

3. 以抄維生的速食網路生態
既然要鬥快,說話又不用負責任,最佳的運作方式是啥?就是抄,隨便在Google打幾個關鍵字就抄抄抄。或者,只要找個多人識的KOL說兩句廢話,又可以出街,某間倡議型媒體就係經常做這種事事。於是乎受薪的寫手,每日最重要的工作就係去找無薪、純為興趣的寫手開刀。因為這類人人無背景,抄了他們都沒有源控訴,平日亦沒有多少人會知道他們的付出。高質的免費平台,就是這般被市場蠶食了。

民粹:

1. 空洞的「香港精神」
近來每次曹星如比賽,電視台或坊間都會用甚麼「香港打不死精神」去宣傳。正如朋友所言,拚搏乃所有競技的基礎,與「香港」何干?葛佩㺬、葉劉都去支持曹星如,哪他們又是否認同香港精神?一味強調「香港」這類符號,而不賦予其實質定義,自然會招惹到各方牛鬼蛇神抽水。由於葉劉之流太討厭,手法又太拙劣,所以大家都意識到這種低級的抽水。但其實更貼地、更細緻的抽水一早存在我們左右。大家有沒有留意到近年好多體育或者遊戲產品,都會以香港精神作賣點,好像供養了這幫資本家就等如支持香港(問題是這幫商家隨時都是外國資本,或者在大陸紮根多年)
。結果香港精神說再次淪為消費精神,我們常常恥笑高官抽水,自己卻早早被人抽得一乾二淨,而且還是物質性。

2. Hate Speech
每次觀賞香港運動員比賽,都要忍受無千無萬既hate speech,這種事毫不新鮮。許多年前香港舉辦東亞運,日本對香港那場球賽踢到十二碼,幾乎全場噓聲加蘿蔔頭字樣。我就不明白為何踢場波都要搬國仇家恨出來,這不正是強國之道嗎?更奇怪是作賽雙平素沒有直接的國仇家恨(全球化年代,沒有誰和誰沒有仇恨,但並不是所有都會上升到公眾層面,香港和日本就不見得如此),但只要在賽場上碰頭,便要立刻搬出此等國族思維去羞辱對方。民族國家及右翼思潮對大眾的潛移默化,實在比想像中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