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時空下看有毒慈善 | 鄧永謙

不明白為何九月尾落到社區仍然酷熱難擋,走到拾荒街坊處,剛巧中秋節期限定,月餅銷情理想,街頭用來裝貨的紙皮箱紛紛拋到街坊工作的位置,忙得不可開交,街坊滿頭大汗地拿起毛巾,抹一抹臉,抹完那刻額頭的汗水又如泉湧般滴下,無休無止的。街坊忍不住還是去洗手間洗一洗臉抖擻一番,拜託我幫他看顧數堆紙皮和財物,怕轉頭行開了被人偷去。

坐在中秋節期限定下的紙皮海中,拿起手機看看,面書出了一個宣傳活動,是一間扶貧機構舉辦的籌款活動,內容就是鼓勵人們捐贈一餐飯的價錢給他們去進行一個有意義的慈善活動 – 十八區派飯盒給街坊大行動。籌款當日還有文娛康樂節目送上,名牧訊息分享,正是傳統教會辦活動的典型模式。心想十八區真是很大規模的行動吧! 但舉辦的團體有沒有嘗試了解一下每區是否有一定數據去支持有派飯盒的需要? 而且以我所理解各區都有教會和不同團體每日或每星期都有免費膳食的供應予街坊享用,而且持續跟進街坊的工作亦很成熟,不知道這個派飯行動會否有可能面對資源重疊或重覆了其他團體的功能呢? 這個真是值得深思,因為除了飯盒,其實也可以有很多其他東西可以派的,當然也不是每個人也喜歡這樣派派派的。

話轉回來,街坊返回崗位,我趁機問一問他,對這個十八區派飯有甚麼意見,街坊說 :
「派飯成日都有啦! 嗰到又有,呢到又有,啲街坊成日都請我食嘢,駛乜佢派姐!」
原來區內已自行營造了一種互相分享的氣氛,是否真的特意要去辦十八區呢? 當中除了吸引人去參與還有甚麼可以做呢? 我再問街坊怎樣的關懷才是你們需要?

街坊說 :
「落下嚟,探下我地咪得囉,駛乜派乜派物呀,冇錯呀,係會有人鐘意你派嘢架,但又有幾係真係咁有需要呀? 咪盞俾佢地倚賴左你地,不如多啲去諗下改善下我地個環境仲好啦! 你睇下, 咁多紙皮都執吾晒,一陣擺得喺到耐,又話我阻街,又要捉我又要票控,幫我地同食環傾下仲好啦,派乜鬼呀。」

真的,落下區聽下人地講,會聽倒不一樣的心聲,可能你會認為都是一個街坊的看法,那麼你便走落區聽二十,三十個街坊的心聲吧! 派飯可以彰顯善心,落區卻鍛煉你的同理心,你想要甚麼? 有毒慈善還是真正與街坊同行,真的可以自由選擇,當我們用「飯盒」或「飯劵」填飽街坊的肚腹時,還可以用心去了解他們生活狀況,認識他們被壓迫的處境,貧窮背後所產生的不平等和匱乏,其實也會令街坊感憂愁,壓力和無奈,為他們向政權和施政者爭取應有的權利和福祉,並不是一樣政治敏感的事情,而是一份天經地義的使命。

何況,作為一間具有異象和前瞻性的扶貧機構,每一個舉辦的行動都是為很多人傳遞著一種意識形態,他們是被你影響著的,你要派飯別人就會跟你派飯,從另一個角度看,若你同時都鼓勵人去做倡議工作,別人也會整全地在貧窮議題上作出慈惠與倡議的回應。香港教會不要再被影響成為有毒慈善的掌門人了,也需要在扶貧議題上有更進取和謙卑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