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南非黑人熱愛港產功夫片 | 夜貓學術組

按:在英語霸權下,不少有關香港的學術研究都用英文寫成,而且發表在公眾鮮會接觸的學術期刊內。為了普及知識,讓更多人知道學術界在香港研究上有何新發展,夜貓學術組會為大家介紹香港研究的學術著作。

我們會盡量保證能交待作者的原意。但一些太過艱深的概念或者與香港關係較少的理論討論,我們很可能不會多作介紹。所以,看我們的簡介永遠不及看原文的全文。另外,有時我們也會加入自己的意見,希望大家閱讀時不會混淆夜貓學術組的意見和原文作者的觀點。

如果你本身也有用英文發表香港研究的作品,歡迎告訴我們。

介紹文章:Cobus van Staden (2017) Watching Hong Kong martial arts film under apartheid, Journal of African Cultural Studies, 29:1, 46-62.

無論你對成龍的意見如何,無可否認的是,在全球各地不少人眼中,他是香港功夫片的巨星和代表人物。你沒有看錯,是「全球」,不是「美國」或者「西方」。因為香港功夫片真的是在世界各地都受歡迎,今次要介紹的文章就嘗試解釋為何香港功夫片和深受南非黑人的愛戴。

作者Cobus van Staden在論文中首先回顧了上世紀中後期南非電影市場的情況。簡單來說,在種族隔離時代,南非的電影市場不但被荷李活電影壟斷,而且政府亦實施驗格的電影審查制度。為了阻止在南非被歧視、壓迫的黑人造反,白人政府曾經不准許那些正面描繪美國土著的電影在國內播放。因此,南非人能看到的動作片,多是正義白人勝利為主軸的電影。

既然如此,香港的功夫片是如何在七十年代起能在南非看到的呢?作者推斷,這些影片很可能是經台灣帶到約翰內斯堡唐人街(當年中華民國政府和南非白人政權的關係非比尋常),之後再轉到黑人社區的小型戲院放映。到八十年代,隨著錄影帶的科技興起和普及,出租錄影帶的店舖出現,南非人就更容易欣賞港產功夫片了。

到底為何南非黑人熱愛港產功夫片?作者提出了幾個原因。作者指港產功夫片的其中一個特色是有比較長的打鬥場面。作者強調這是港產功夫片的特色,也是港產功夫片與美國西部動作片的一大分別。這些拍得很美的打鬥場面隨了能靠動作吸引觀眾外,也令到低質素的配音不會大幅度減少電影的欣賞指數。此外,作者亦強調在種族隔離政策下,南非黑人很少有機會看到非白人靠武技耀武揚威,所以港產功夫片中那些「好打得」的華人就更能吸引南非觀眾。而在昔日港產功夫片經常出現的反種族歧視(如李小龍飾演的陳真踢破「華人與狗不得內進」的告示)訊息亦正好切合活在種族隔離政策下南非黑人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