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介:「邊緣人」紀事──幾個「問題」小人物的悲劇故事 | 老馮

對近代中國的歷史書寫而言,一個不能忽視的主題必然是中國革命,當中主題又橫跨中外關係、建國過程、制度變遷、甚至邊疆管治。關切的核心則指涉中共於四九年前後,從「列強侵華」,到「推翻資產階級革命」,再到由中共領導下使中國最終「富國強兵」的變遷過程。這種陳腔濫調固然令人難耐,因為讀者甚至不需閱讀,都可構想到整個故事的鋪陳與結局:不是鼓吹執行者的偉大,便是共產革命之必要。如是者,中國的歷史必然臣服於黨史;而黨史則間接支撐著執政者,理順群眾對其認受性的質疑。

就這個背景下,楊奎松教授的著作就充滿著一種還完「歷史真相」的執著。於一個訪問裡,楊教授提到為何要重新書寫中共歷史,甚至中國近代革命史,原因在於——

「我希望能夠了解中國為什麼會發生那樣一系列各種各樣的事件,包括中國為什麼會走向革命,為什麼會是這樣革命,為什麼中國有兩個革命黨,最終還會大家選擇不同的道路,最終會 有一個失敗,有一個成功,為什麼有一個失敗?這裡面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們生活在當代,生活在今天,我非常關心的就是我們今天這個社會是怎麼來的,我們今天所有的這一切,我們所面臨的這一切,無論成功的地方,無論失敗的地方,無論問題的地方還是其他各種各樣大家關心的問題,現實,所有這些狀況到底是怎麼來的。」

由於「正史」實在太過片面,過於著眼實際的影響,楊氏決定以重新書寫中國革命史為己任,基於各種檔案、史料甚至是訪問,執筆書寫另一種中國革命史。早期楊奎松教授的著作包括其著作集《革命》、《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忍不住的「關懷」:1949年前後的書生與政治》、《「中間地帶」的革命》、《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和《西安事變新探》。當然,讀者若稍加留意,便不難發現這些作品都嚴重地側重於精英政治的層面,討論篇幅只包括那些能夠在新中國建國後,在政治舞台上具一席之位的人物。

這就帶出他後來深切體會到,若要還原中國革命史,著眼點不能只放在精英身上。正因如此,楊教授的新書《「邊緣人」紀事──幾個「問題」小人物的悲劇故事》(下稱《邊緣人》)則扭轉過往著眼於精英政治層面的書寫風格,繼而將主題投向底層人的日常生活、際遇、甚至是政治事件與個人經歷的互動。

《邊緣人》全書涉及八個小人物的故事,涉及主題包括思想改造、同性戀、親友關係、政治身份等議題,從側面探討新中國建立以來各種形式的「偏差問題」。透過這些小人物的故事,楊氏想要探討「有沒有可能有些『反革命』是被這個社會不合理的制度或其他形式的迫害行為所迫出來的呢?」。若想了解新中國建立後,邊緣人的生活、際遇與掙扎求存的經歷,那麼《邊緣人》必然能夠滿足讀者「一窺中國變革」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