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貓六七專題】閱讀六七(下):左派觀點何處尋?| 沙治

一直以來,中共和香港左派的領導都不願重提六七暴動,所以要以左派的視角去理解「反英抗暴」,資料並不多。周奕的兩本重要著作《香港工運史》和《香港左派鬥爭史》算是為這個視野填補了空白。但周奕這兩本書都不是六七暴動的專著。到近年火石文化成立,大眾才可以找到更多以當年左派群眾角度出發的觀點。

火石文化由石中英(即楊宇杰)創辧。他本人是六七暴動的少年犯(俗稱YP)之一。火石文化近年出版了多本有關六七的書籍。這些書籍多與六七年YP的經歷和出獄後的際遇相關。別以為這些四、五十年後仍然願意談六七的YP一定是愚忠於中共之人,他們當中也有人對當年的暴動和後來中共的政策有所保留甚至是持批判態度。在這幾本書中,最值得讀的一定是張家偉所著的《傷城記》。這本書建基於與多名當事人的訪談,配以其他非左派觀點的資料,為我們對於六七暴動期間多宗具爭議性的事件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視角。

如果對分析不太感興趣而只想看訪談,那就應該選擇火石文化出版的《火樹飛花》。這本書由屈穎妍所著。此人近年的言論往往荒誕無比,但無可否認的是,論書寫人物,她的功力深厚。

除此之外,火石文化亦出版了《印象六七》、《五月無家》(另有一本以漫畫為主的《5月無家繪本》)和《中英街一號》。據說《五月無家》和《中英街一號》會分別被拍成電影上畫。其中《中英街一號》注定會是一部極具爭議的話題之作。因為這個劇本將「反英抗暴」的抗爭者和雨傘運動的青年抗爭者相提並論。兩場鬥爭的參加者對中共的態度截然不同,但作者趙崇基和謝傲霜試圖在兩批人身上尋找共通點。劇本所呈現的是,六七年的左派民眾和近年的雨傘青年都是熱血的,但抗爭也要承受代價和壓力,而且失敗後都要面對無力感。這劇本是好是壞,或許要看過電影版本很才可定論。但趙謝二人膽敢寫出這樣政治不正確、容易同時開罪左派和反共群眾的劇本,已是勇氣可嘉。

石中英的名字也出現在天地圖書出版,沈旭暉主編的《1967:國際視野的反思》。除了附有參加者的現身說法外,這本書收錄了多篇在2012年一個六七研討會發表的論文。在這些論文中,筆者認為以吳國坤的「六七暴動與香港的電影文化」一篇最值得一看。

天地圖書也在2014年出版過《赤柱囚徒–翟暖暉憶「六七暴動」》。暴動期間殖民政府曾查封了三間左派外圍報館,即《田豐日報》、《香港夜報》和《新午報》。翟暖暉因為旗下的南昌印務公司承印了這三份報章而被牽連入獄。全書六百頁主要記載了翟暖暉由被捕到出獄期間的遭遇和點滴。作為回憶錄,瞿暖暉沒有提出了甚麼精僻分析,但他的第一身經歷已是協助我們了解六七暴動以至當時香港政治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