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貓六七專題】閱讀六七(上) | 沙治

要詳細了解六七暴動,不能單靠近日各大小媒體的回顧。有關六七的專著,還是有閱讀的必要。

1. 《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張家偉著,2009年,香港大學出版社)

著名記者張家偉可說是研究六七暴動的先驅。早在2000年,他就出版了《香港六七暴動內情》。之後他閱讀更多英國政府的解密檔案和訪問了更多涉事人物,於是在2009年透過香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Hong Kong’s Watershed: The 1967 Riots。而這本《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則是之前兩本書的「延續和增補」。張家偉企圖擺脫意識形態和黨派之爭分析六七暴動的前因後果,至今仍然是了解六七暴動的必讀之作。

《周恩來與香港「六七暴動」內幕》(冉隆勃、馬繼森著,2001年,明報出版社)
顧名思義,這本書的重點是周恩來在六七暴動中的角色。冉隆勃在一九六七年曾在中國外交部西歐司港澳辦公室參加處理六七暴動一案。書中的第一篇文章是他原先以筆名發表在《九十年代》的文章,題為『周恩來遙控「反英抗暴」內幕』。前香港文匯報總編輯金堯如不認同周恩來曾指揮六七暴動,於是撰文回應。金堯如的回應和冉隆勃就金堯如觀點所寫的文章都收錄在此書當中。另外,書上亦收錄了一篇由田恬和一篇由馬繼森所寫的文章,前者強調周恩來在事件中的角色;後者則針對金堯如的一個觀點(姚登山在事件中的關鍵角色)提出批評。

2. 《香港,1967》(余汝信著,2012年,天地圖書)

余汝信是大陸的歷史研究員,對研究文革史特別有心得。 這本書約有三百頁,由中共在香港工作的背景和澳門一二三事件起,再轉入六七暴動的分析。余汝信起用了不少香港報章(包括左派和支持政府平暴的報章)的報道和評論,讓讀者理解不同觀點在當時對事件的看法和詮釋有何不同。但余汝信最大的貢獻,應是在冉隆勃的基礎上為周恩來在六七暴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增供更多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由吳荻舟留下的)。如果六七暴動是文革「極左路線」的延續,那麼誰要負上最大責任?余汝信的觀點毫不含糊:「文革中極左路線的形式,首要負責的應是毛澤東。這是全黨性的錯誤」。

3. 《六七暴動秘辛:英方絕密檔案曝光》(梁家權、王慧麟、屈穎中、黃敏瓊、馬淑嫻著,2001年,經濟日報出版社)

 

這本書主要記載了英國政府有關六七暴動的解密檔案的內容。閱讀此書有助了解當時英國政府的對策和判斷。除了為讀者介紹解密檔案的內容外,此書也有個別涉事左派人物的訪問材料。

4. May Days in Hong Kong: Riot and Emergency in 1967. Edited by Robert Bickers,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9.

這是一本由學者Robert Bickers和葉健民編輯的英文學術文集。書中的九篇文章都和六七暴動有關。除了第一章的引言外,其他八篇文章被分為兩類。一類主要是討論香港和英國官員在當時的考量和決策。其中香港史專家John M. Carroll嘗試就省港大罷工和六七暴動時香港政府的回應作出比較,是一篇相當有意思的作品。另外四篇文章則討論港府的實際實際政策和六七暴動的影響。Catherine S. Schenk分析了六七暴動對香港銀行業和金融業的影響,是坊間鮮有人留意的角度。而Alan Smart和呂大樂合寫的文章則直接對「六七暴動為七十年代港英政府決志改善管治的分水嶺」這個觀點提出質疑。

(待續……)